信仰在我们的心里到底有多重

2024-08-08 00:01:00 发布: 人气:11
图片
图片


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图片


今天陪一位修行人去朝山,路上我们很感慨。因为他听说,有的道场,善知识圆寂后,一些人就离开了,这个道场就变萧条了。


后来,我们谈论到作为弟子应该怎么样。他说,越是师父不在了,徒弟们越是要守好那个道场。师父无论指派了哪一位做住持,大家都要鼎力护持他。因为谁做住持,都有他的因缘。有的人有智慧没福报,有的人有福报没智慧,但只要师父指定了是他,大家就要鼎力地护持,不要让这个道场衰落,这是一个硬性条件。


实际上,这些对我冲击很大。一个寺院的物理空间好建,文化内涵也可以填补出来,但讲到一些关键性问题的时候,就很难。如果要达到这个的话,你想大家的信仰要修到什么程度吧。


图片



图片


哪怕像我们师父这样,这么高的成就,这么圆满,但是我给师父做侍者的时候,他连说法的机缘都没有,口都张不开的。因为众生他不是为求佛法来的,他们能来做个佛事就算不错了。


师父已经是教内公认的高僧了,他怀柔,莲花部成就的,我们甚至可以说他是观音菩萨,是阿弥陀佛一样。师父的感召力是不可思议的,众生看到都会心生欢喜、心生恭敬。


信徒虽然也很虔诚,但是调过头,佛法在他心里会留下什么痕迹?佛法怎么陪伴他成长啊?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连开口的机缘都没有,法怎么留在这些有缘者的心里呢?


人就是这样的,欢喜一下,“师父哎,师父哎”,眼泪也会挤一大把,一调头又去抢拜垫去了,还是会很世俗的。佛法怎么样在他的心里生根,怎么样变成他身口意的功德,怎么变成他脱离苦海的舟航,这不是一件小事。对于善根深厚的人来说,有可能遇到三宝了,遇到善知识了,一下子就见解脱,就可以了,但对大多数的人是不行的。


图片



图片


我想我们学佛,会像师父他们那样吗?遇到逆境的时候,甚至为了保护个莲花台,师父把手挡在上面,要砸就砸我的手。后来砸的人传下来一个奇迹,说老和尚的手,大锤子砸下去竟然纹丝不伤,锤子倒弹开了。


这也是师父的一个示现啊,在那个时代他能护什么,他只不过在表明立场——“我宁愿用我的肉体来保护我的信仰。”


就这件僧衣,他一直要珍藏着,除了在心里珍藏,他还要做一个小袈裟穿在里面,利用游街的机会都要为众生种下善根。像师父他们所示现的,我们能做到吗?跟师父这样一位修行者来比的话,我们能够成就什么?


图片


因为师父的缘故,我也结识了一批这样的老和尚。宁波桂仑老法师,为了要留在寺院里,装疯卖傻。不是说有他一席之地呀,寺庙已经被改成工厂了,好几个工厂在里面,佛像也没有了,经典也没有了,但是他还想留在这个寺院伽蓝地,为了能够蜷缩在走廊里,为了不被赶走,老和尚装疯卖傻,喝自己的尿啊。


弥光老和尚,文革一结束,他就回到庙里,别人把他当敌人一样地往外赶。他们也知道,这个老和尚住到庙里来了,我们就住不久了,大家一起针对他。他要受多少苦啊。这些师父们,为了我们今天能有信仰,我们今天冠冕堂皇地坐在这里,他们走过多少艰难的路。


所以,这个信仰在我们的心里到底有多少分量?我们说,“尽形寿皈依佛,尽形寿皈依法,尽形寿皈依僧”,我们要问问自己,这里面你含金量有多少?你真的是把信仰当成生命一样去珍爱吗?


那些把佛法的信仰传递给我们的人,他们是怎样在这个娑婆世界坚守,如果我们不去忆念,我们会辜负现在所享受到的修行环境。不仅说不建庙不知祖师辛苦,如果我们不去忆念他们修行的艰辛,就不会知道祖师的恩德。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把三宝地的加持带回家
· 如何面对修行路上的考验?
· 何谓“华夏”?
· 她的孝心,不仅救度了母亲……
· 你的觉里,有牛奶吗?
· 修行要找到生命的坐处
· 心正,一切都会归正
· 【地藏月特辑】“破地狱”,其实是关于“智慧”的话题
· 《地藏经》能不能晚上念?
· 最古老的精粹和智慧
· 《地藏经》的道理,为什么要年年讲?
· 出家人的成长也是需要鼓舞的
· 木鱼,为什么是空心的?
· 《妙法莲华经》里的“穷子喻”
· 在庙里目睹了一堂斋饭,而慨叹:中华礼乐尽在此矣!
· 【七月初一 | 地藏月】这些事,每年都要重复做
· 修行人要先小后大
· 修行,切忌中断
· 观音菩萨在哪儿呢?
· 这样想,才得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