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子。受十无尽戒已。其受者过度四魔越三界苦。从生至生不失此戒。常随行人乃至成佛。佛子。若过去未来现在一切众生。不受是菩萨戒者。不名有情识者。畜生无异。不名为人。常离三宝海。非菩萨非男非女非鬼非人。名为畜生名为邪见。名为外道不近人情。故知菩萨戒有受法而无舍法。有犯不失尽未来际。若有人欲来受者。菩萨法师先为解说读诵。使其人心开意解生乐着心。然后为受。又复法师能于一切国土中。教化一人出家受菩萨戒者。是法师其福胜造八万四千塔。况复二人三人乃至百千。福果不可称量其师者。夫妇六亲得互为师授。其受戒者。入诸佛界菩萨数中。超过三劫生死之苦。是故应受。有而犯者胜无不犯。有犯名菩萨。无犯名外道。以是故。有受一分戒名一分菩萨。乃至二分三分四分。十分名具足受戒。是故菩萨十重八万威仪戒。十重有犯无悔。得使重受戒。八万威仪戒尽名轻。有犯得使悔过对首悔灭。一切菩萨凡圣戒尽心为体是故心亦尽戒亦尽。心无尽故戒亦无尽六道众生受得戒。但解语得戒不失。佛子。三世劫中一切佛常作是说。我今在此树下为十四亿人说。住前信想菩萨初受戒法。佛子。是信想菩萨。于十千劫行十戒法。当入十住心。佛子。当先为诸大众受菩萨戒。然后为说璎珞经同见同行。尔时众中有百亿人。即从坐起受持佛戒。其名梵陀首王共无数天子修十戒满足。入初住位。
——《菩萨璎珞本业经 · 大众受学品第七》
Part 1
培养受菩萨戒的根基
我们克服自己的惰性,建设寺院,供养三宝,忏悔业障,培植福报,以此感动着佛菩萨无垢真净的妙法。
我们的内部菩萨戒法会就是在这个前提下展开的。所以,问大家:“是菩萨否?”、“发菩提心未?”大家都非常坚定地作答了。这都是受益于这个正因所培植积累的福报,我们今天才能探讨这个高级的大乘佛法的话题。
在这个大乘体性、毗卢遮那佛的体性当中,不仅可以承载地球、月亮、太阳系,乃至整个宇宙都可以承载在里面。从物理距离的角度看,我们距离极乐世界十万亿佛土这么远,但是在“大方广佛华严”的境界里,好似同一层的隔壁房间一样,娑婆世界在203,极乐世界在204,距离就这么近。
我们做了菩萨之后再读大乘经文,心量也会随着佛的语境而扩展。如果我们不是菩萨,怎么能跟得上佛的脚步?怎么去解读佛给我们描述的这个宇宙画面?佛教里有一句话,叫“不读华严,不知佛家富贵。”这是有一个前提的:我们读大乘经典的根基成熟了吗?所以,受菩萨戒就是培养我们这个根基。
觉醒的生命将会带领人类文明更上一层楼,所以,我们发菩提心,不仅是要策动诸佛菩萨的大悲藏,实际上是要唤醒我们自己,也要唤醒这个时代。因为大乘体性的这个“基”可以超越生老病死,所以我们才不畏惧生老病死,才有了大“士”之气象,也体现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唤
醒
自
己
Part 2
从此,步入菩提大道
佛法既可以改变我们个体的命运,实现命运大转轨,也可以让我们从自私的、错误认知的轮回状态,转轨到觉悟的、光明的解脱状态。所以,戒期这短短的三天怎么来概括?这三天的内容太庞大了,“三聚十无尽藏”啊!
当我们面对这么伟大的智慧课题时,当我们的生命装载了菩萨的“软件”时,我们这个菩萨戒体的核心内涵就呈现出了“南无阿弥陀佛”无量光无量寿,三天七十二个小时和两平方米的床铺再也说明不了什么,时间和空间变得没有意义,不再会障碍我们的生命。
这一生哪怕活得再长,一千岁、一万岁,在这个话题面前都不算什么,因为我们学习的是从今生一直到证悟菩提的话题。这个过程不是用多少生来计算,而是用劫来计算的。
我们的生命如果告别了长劫黑暗的轮回,步上了菩提光明的大道,我们不仅希望这光明大道越长越好,甚至希望它永远没有尽头,这叫“十无尽藏”。
所以,在成佛的路上,有的菩萨发愿赶快成佛,然后利益众生;有的菩萨发愿赶快利益众生,然后再成佛。只要你步上了菩提大道,这都是可以的。
Bodhichitta
当我们的智慧生命越来越饱满的时候,我们就会知道,轮回对于凡夫来说是很合理的,因为他不觉醒,但是从觉醒的世界看轮回,它就是毫无意义的。
为什么一个人学佛之后会痛哭流涕?轮回有理由吗?轮回本身就是无明的结果,哪里有什么理性的轮回?那都是业力的惰性使然。我们受菩萨戒,做菩萨,这都是理性的选择,从此,人生之路已然不同。
[ 清凉寄语 ]
法师告诉我们,佛教的微信制作只是为了让大家在网络世界里也能遇到佛法,遇到觉醒的机缘,并不是为了获取关注,让大家沉浸其中。我们总是希望:每个人都能尽量放下手机、远离手机,远离生命被占据、被碎片化、被无意义消耗的低迷状态;希望每个生命都能回归真实、回归现实,并且更进一步,回归生命的本来面目......放下手机吧,走到阳光里去!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