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三皈依”和“常住”吗?

2024-10-27 09:00:00 发布: 人气:8
图片



图片



图片

 “是大涅槃微妙经典不可消伏,甚奇甚特!若有闻者,闻已信受,能信如来是常住法,如是之人甚为希有如优昙华。”

“诸善男子、善女人等,应于如来生常住心,无有变易,正法不断,僧宝不灭。”

“常住之法无名无色,虚空常故无名无色,如来亦尔,无名无色,是故为常。常住之法无因无果,虚空常故无因无果,如来亦尔,无因无果,是故为常。常住之法,三世不摄,如来亦尔,三世不摄,是故为常。”


——以上经文摘自《大般涅槃经》



佛教里有一句话:我见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看看轮到我。这是很敏感的生命才会有的体会。面对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我们真的要去思考,思考了,你才会知道我学佛法学的是什么。


作为佛弟子,在常住之法、不生灭中,于佛大般涅槃的极乐世界中而得涅槃,这就叫往生极乐世界。我师父以前常说:“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即是涅槃,即是不生不灭法。”阿弥陀佛,无量光无量寿,所谓无量,不是有限,不是生灭,这个光就是涅槃之光。


图片

悟公上人墨宝

图片


大般涅槃,这是没有阴影的光明,是没有苦的快乐。佛教为什么具有终极性?因为佛教的圆满没有副作用。大般涅槃更是彻底表现了这一点,所以佛陀在经中一遍又一遍地说明。但至于我们能不能听懂,能不能明白佛陀的这份情怀,那就不一定了。


其实我们说,当下这一切就是一种陪伴。当我们按照佛陀的戒律,有序地生活在道的状态里,这就是活在佛陀的陪伴里。纵使三千年过去了,但我们在寺院里,我们有三宝,我们读了《涅槃经》,我们知道了自己是有皈依处的——佛陀是常住的,法是常住的,僧是常住的,三宝是常住的。


对于“常住”二字,我师父曾说:“常住之法是不生不灭法。”《大般涅槃经》里着重就讲这个“常”,若有众生听闻“常住”二字,不堕落三恶道。


图片



对于“常住”二字的理解,对于“将三宝作为我们皈依处”的理解,这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认为佛陀涅槃了,涅槃了就是不存在了,那就连三皈依都没有了。


法性常住,这个法性到底是什么?作为僧的体又是以什么形成?请问一个僧身上有没有戒体、有没有定力、有没有智慧?我们一个普通的僧,身上的戒定慧都是有佛陀法性的流露的呀。如果能这样来理解三宝,我们的三皈依体才会形成。像我们天天在法堂听法,实际上始终是围绕着三皈依这个主题的。



图片



这次我们读的《大般涅槃经》和《法华经》是属于同一时的,在天台宗里都叫法华涅槃时,都属于醍醐部。所以开权显实、开迹显本,佛陀不仅仅讲了事相,讲了祂一生所显现的事迹,同时也给我们讲解了祂为什么要这样示现,其中甚深的含义又是什么。



图片



所以读《大般涅槃经》,对我们的大脑是有挑战性的,这部经极其辩证。一方面佛陀要讲出需要表达的真实义,同时另一方面又表现出我们听众的劣根。听众、看经人的思维角度不同,所领会的也不一样。


佛陀为了让我们理解真实义,还是给出了好几块垫脚石。比如经中当不同的菩萨、不同的人出来问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问出我们还不明确的问题,在拉近我们跟佛之间的距离。有时候问题出来了,我们就觉得“是啊,是啊,我也是这个迷惑”;有时候我们连这个迷惑都没有,经他一问,觉得有道理,然后引发我们更多的问题,更多的思考。


我师父也跟我说过,“佛法就在一问一答间。”我那时候听了:哦,一问一答就形成佛法了。现在领会的才更深入,这种问答其实就是觉性摩擦的火花,通过对事物认知深度的展示来表现佛陀的圆满智慧。



图片



佛陀在引领我们、对我们讲述的时候,实际上就是“醍醐灌顶”。让我们从不知到知,由不知道而启问,到“是呀,这也是个问题啊,但我却不知道”,在这种落差中,更加坚固自己的信仰。佛法是需要以信仰为前提的,仰之弥高,对三宝生起真实的皈依心,我们才有机会跟佛陀的圆满相应。否则我们连怀疑、提问的资格都没有,因为不具足提出疑惑的智慧。



图片


《涅槃经》的智慧是大智慧,可以促使我们审视自己的生命:我们这一生如果觉悟,我们生生世世的有缘都有救;我们如果还是轮回,那就由轮回制造着轮回,生命将毫无意义。所以我们读经,就要多思维佛陀所讲的智慧。


多思维,你就是在靠近佛陀;能安住,你就是在佛光之中。


图片




图片


回向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图片

扫码关注 宁波慧日禅寺


图片

您的每一次转发,都将点亮一盏心灯!


相关文章
· 菩萨大悲救苦,就从这里入手
· 学佛,因缘很重要
· 在法华光中,与诸佛相见
· 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不属于你
· 珍惜因缘,展现生命美好的那一面
· 这时候,不要让自己内在的业力翻起来
· 要切记:“我”即是轮回的根本
· 解脱道上,你可以先相信
· 修行从自身做起、从实际处入手!
· 你的修行,够稳吗?
· 如何让小小的行为产生大大的功德?
· 我们总是陷在自我的境界里
· 每一个生命,都可以从业力的假象中出离
· 修行中,这两个字很重要
· 把“业力”的生命转化为“愿力”的生命
· 怎么捅破这层“窗户纸”?
· 这是观音菩萨最欢喜的事
· 这十个字,修行的每个阶段都能用
· 修行要很小心的地方
· 如果这样,谁也挡不住你去极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