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
寒衣节,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不少人会在这一天祭扫,纪念逝世亲人,谓之送寒衣。
岁序已入孟冬,人们也同时想到了长眠于地下的祖先,想到他们也会怕冷、也要冬衣御寒、也该吃一顿好的,于是纷纷寄寒衣给祖先穿用,过一个饱暖的冬天,这是民间流传的缅怀先人、慎终追远的行为。
作为佛弟子,我们在寒衣节这天,可以选择诵经、念佛、供养、放生、布施等,为表达对已故亲友的怀念,并以此之功德回向给我们的七世父母以及六亲眷属,愿他们离苦得乐,得生净土。
古时候进入冬天的仪式,从寒衣节这一天就要开始做了。中国人的农历,包含着对天地规律、时节因缘的反射,我们几千年的文明,有这样一种特质。
我们的神经系统已经可以感受到天地的寒气、冬天的气息,我们自然就会想到祖先在地下,他们会不会冷?所以今天要烧衣服、烧被子。我们人间的人呢,也会纳棉絮,做棉袄。
我们佛教并不反对烧衣服,印光大师也说,当我们修行还没有境界那么高的时候,还是应当遵守世俗的,烧点纸钱、烧点纸衣服,对祖先还是有用的,如果你能得佛法受用了,佛法是最究竟了义的。就像我们人穿上衣服既保暖又遮羞,还能漂亮,对人来说这是基本的,是可以的,但是它不是终极的,终极的是佛法的层面。
我们人穿衣服,最根本的一个目的是为了御寒,但是不能说唯一只是为了御寒。穿衣服还可以遮羞,还可以审美,还可以穿出神圣来。我们的海青、袈裟,叫法服,它既不是为了保暖,也不是为了遮羞,它是一种更高的法的含义。所以过去文武百官上朝的时候,这叫正装,不仅仅是为了御寒、遮羞,实际上还有天地大道的内涵。也就是说,天地大道是一个顶层设计,但是大道里面还有人伦,有一个最基本的需求,冷了要加衣服,这是一个最低需求。
我见过各种各样修行的大德,像我师父悟公上人,出家七十一年了,大多数晚上就是坐着的,我们佛教说“不倒单”。师父六十岁出头一点,那时候他的体力很好,道力也好,在普济寺给徒弟们聊天,讲佛法,晚上常常也是到十一点、十二点,有时候十二点、一点才回去。回去之后,因为师父不倒单,徒弟们也就学着师父这样。普陀山我们一位大师兄,一直到现在都持续着不倒单。
但是师父不倒单,到房间一看还有床,床上有一个蚊帐,蚊帐永远是落着的。我们很亲近的弟子才会知道,蚊帐一撩开的话,床里就一座之地。我们师兄还特意问过师父,说“师父呀,既然你不睡觉,这么小的房间,你还放这么一张床。床撤走,搬一个禅凳不就行了吗?”师父就跟他摆摆手说:“出家人不现奇特相啊。”师父这种修行的功德,他不去张扬,也不去表现,晚上关起门了在那儿打坐,这是自己的修行。
我跟着师父的时候,师父七十一岁,作为他的贴身侍者,有机会跟他一起出入,甚至有时候同房间。我们生活在这个年代的人,没有这种修行的标准,认为躺下来睡觉不是非常平常的事嘛,一个人要睡觉、要吃饭、要喝水,太常态的事,不会觉得有羞耻感。但是有时候师父偶尔才会说一说:“你看你们这个睡倒啊,吃吃睡啊……”
我现在回过头来才能解读师父当时的那种无奈,意思就是,你们这些年轻人怎么这样子呢,你们的功夫都花在睡觉上,不花在对治睡觉上。师父如果二十八岁的时候,那师父什么状态?我们丢人都不知道,认为腿伸得长长睡觉,不是天经地义吗,实际上是你没有标准,当有标准的时候,古代的这些祖师们一个一个都是这么过来的。
我还遇到有的人,连饭都不吃的。遇到这样的人的时候,我吃再简单的饭,都觉得惭愧。别人不需要依赖这么一个粗的,这样一种饮食来维系这个色身,在这个宇宙中,他有一种能量场可以维系自己。那同样是修行人,他为什么可以做到,我们做不到?我们天天还吃了上顿想下顿。
你知道为这个“吃”多少辛苦呀,斋堂里最清楚了,我们寺庙里说“百千菩萨都是从斋堂里出来的”,因为这里最辛苦。我们吃得心安理得,没觉得他们那么辛苦,更不会再想到除了斋堂的辛苦,它的来源是更辛苦的。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为什么我们食存五观里第一个就是要观“计功多少,量彼来处”?为了我们这张嘴吃饭,你知道世间多少人在辛苦,甚至造恶。吃肉直接就是吃一顿造一顿罪业,吃都吃的一身罪业,吃素相对还好一点,但实际上你要跟修行来比的话,吃一点素也是很惭愧的。食存五观,我们要天天看、天天思惟。
食存五观
1.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2.忖己德行,全缺应供。
3.防心离过,贪等为宗。
4.正事良药,为疗形枯。
5.为成道业,应受此食。
如果我们睡觉、吃饭没有惭愧心,觉得不都这样吗,父母也不会教这个,老师也不会提出异议,因为大家都是这样,吃饭、睡觉这最基本的东西嘛。但是要看它在什么语境下,你要想修行,要想提高自己,要克服我们的欲望,走出人的困境、天堑,要进入文明人、进入圣贤行列,你有要求的时候就知道我们的缺陷在哪里。
今天讲这些内容也是回施这个寒衣节。从最本能的衣服到了义的衣服,要把衣食这种最基本的需求,升华到更高的层面。如果连我们修行人没有穿到高贵的柔和忍辱衣都不觉得惭愧,如果我们吃饭都吃不出惭愧来,那那些鬼,那些老祖先们怎么会觉得惭愧?他们怎么会跳出这个圈子?
我们的认知、我们的觉悟,就代表了我们的世界的认知和觉悟。确实在这一天我们人会感觉到冬天的寒意,我们祖先也会感受到,但究竟的解决不仅要靠棉衣,穿棉衣这只是权宜之计,把这个权宜之计执为最高目的,是一种错误。最究竟的,要靠佛法,有了佛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寒衣节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