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苦”变为修行的动力

2024-10-29 21:30:00 发布: 人气:7
图片
图片

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以“苦”策励




我常常流着泪感慨:“人为什么苦才会修行呢?”娑婆世界真的就是苦修,因为娑婆世界就是“苦”,若不把这个“苦”变为修行的动力,就对不起这个苦难。所以,在不苦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珍惜自己,鞭策自己。


佛教僧团共住就是一种监督,所以不要跑到这个团队里偷懒、耍滑。明明这个团队是加持你、鞭策你跟着大部队呼噜噜往前走的,你非但没有跟着大部队,还溜单,耍滑、偷懒、懈怠,这就不对了。


这就是娑婆世界,它不是在美好中完成美好,要吃多少的苦才能换来一点美好,要多少不和谐才能酝酿出一点和谐来。极乐世界不会这样的,极乐世界的一切都那么美好,不需要那样去讲的。风吹了就会修忍,在风中便能成就无生法忍,诸根对境都是转为道用的,娑婆要转为道用就很难。



图片




融入僧团




所以,大家不要觉得师父这么啰嗦,不要师父一讲话就不高兴。这么多年我也在思考,到底要你们高兴,还是不高兴?实际上,学佛是一个理性的过程,不是一个高兴的过程。


人真的需要鞭策,所以要积极地投入到僧团里来,投入到大众的生活中来。而且要欢喜地接受调御,自觉地去成为里面的一份子,这样才会呈现出一幅完美的图画。



图片


图片
图片





















如果你觉得烦恼重,那就回避一下,自我调御。寺院是一个道场,它是精美地、完整地呈现在这里的。如果觉得自己可以融入僧团,那就一起修行,相互增上,这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有时候很奇特,因为共善业的加持力很大,大家的业障翻起来也很猛烈。如果我们的品格不配这么大加持,那就离加持远一点,把加持力调弱一点,你的业障也不会那么猛烈了。


真的就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甚至在现实中,“道高一尺”还感觉不到什么,“魔高一丈”就觉得铺天盖地都是烦恼,就像看不到明天一样,往往是这样。



图片




但得除障




所以,“自利”很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能处理自己的负能量;“利他”就是能够承担别人的业力,能净化自己的业力,能净化他人的业力。这才叫“自利利他”。


《道德经》说:“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这个“垢”就是业力,就是众生的苦难。能承担、净化众生的苦难,才能做这样一个主法者,“社稷”就是主法的意思。我们修行就要明白这个道理,要净化自我。首先要能识别自己的垢染,然后能够自我净化。


修行就是一个除垢的过程,叫“但得除障”,把脏的除掉了,把自己的障碍克服了,那就是进步了。如果在圆满的时空中,你不愿意进步,谁也拿你没办法。宇宙本来就是圆满的,诸佛本来就是圆满的,不需要你修的,你只要不耽误自己,不局限于自己就行。因为只有自己才能害自己,也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



图片



诸佛菩萨慈悲,加持我们当下已经成就很高了,但人有时候很奇怪,总期待着明天会更高、明年会更高。有时候还不一定的,修行是初心难,天台宗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刚起步的时候往往是你修行的“天花板”,或许你一辈子都回不到初发心的那种状态。


我们要珍惜刚信佛时的那份纯净的发心,要在纯净中开出“菩提之花”。不要错过纯净的宝贵时光,最后把自己磨成了“老油子”,你就没办法再回到最初的纯净了。我们刚受了菩萨戒,也知道这世间菩萨很多的,这不是“贴标签”就行的,而是要好好学,好好保持身口意的清净。



图片




【清凉寄语】


法师告诉我们,佛教的微信制作,只是为了让大家在网络世界里也能遇到佛法,遇到觉醒的机缘,并不是为了获取关注,让大家沉浸其中。我们始终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尽量放下手机、远离手机,远离生命被占据、被碎片化、被无意义消耗的低迷状态;希望每个生命都能回归真实、回归现实,并且更进一步,回归生命的本来面目……放下手机吧,走到阳光里去!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跪在佛前,你是许愿,还是发愿?
· 只要有修行人在,佛肯定就在
· 具足这三点,说明你的修行进步了
· 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的命运?
· 你愿意成为他人菩提路上的一颗“石子”吗?
· 佛塔的功德
· 大富大贵从哪里来?부귀영화는 어디에서 오는가?
· 修行人为什么要善护口业?
· “六个秘密法印”,印自己,印世界,印众生!
· 这两个字,要用几十年的时间去琢磨的
· 这两件衣,承载着千年文明与真理
· 使足劲好好学,苦短的人生才能万德庄严
· 修行路上,对苦的思惟是很重要的
· 这样去念佛,都可以往生净土
· 华严字母|华严字母:阿
· 作为弟子,应怎样如理如法地亲近师父?
· 你真的了解“三皈依”和“常住”吗?
· 菩萨大悲救苦,就从这里入手
· 学佛,因缘很重要
· 在法华光中,与诸佛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