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愿心,必定有感应 I 讲记35

2025-01-07 00:02:00 发布: 人气:10
图片
图片



图片





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三十五课  时长5:51




“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这个念佛,我再打一个譬喻给你们听听。念佛如箭射大地,没有一箭不射到。在这大地当中,箭箭向矢,念佛的好处就是这样子的。所以我自己本人,学的是天台宗,心心念佛——“教归天台,行归净土。”


所以,我跟别人讲,也是讲净土法门。其他不是不好,佛说的法没有不好的,都是好的。像药铺的药,都是医病的,但是这个病是业障病,那么只有多念阿弥陀佛。“多障众生念佛观”,所以念佛相应,其他我就不去学了。因为我们寿命有限、时光不多、业障深重,再不念佛,你还想生到哪个地方去?所以一心念佛,求生净土。


原来“信、愿、行”,非常要紧,如宝鼎之三足。你有愿心,必定有感应。一个人发了善愿有感应,就是发恶愿也有感应,不但是发善愿,将来一定可以有感应。一个人到了差不多要死的时候,无论什么东西都要丢开,独独这个愿心会跟你走。


佛经里头说的,这种实在的事情多得很,大家可以查看。就像阿弥陀佛之所以能够成佛,能够到西方极乐世界,能够有这样的好处,都是因为阿弥陀佛做法藏比丘的时候,所发的四十八个大愿,一件一件都应验了。


观世音菩萨能够成大菩萨,也靠了祂的广大誓愿;普贤菩萨能够成大菩萨,也靠了祂的十个大愿。可见得愿心力量很大,没有可以比得过这个愿心。所以,佛再三再四地劝人要发愿,劝人发要发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愿心。


图片

      莫高窟217窟北壁 唐代 观无量寿经变图


无生”二个字,是能够把这个心安住在“真如实相”上面。觉得丝毫没有凡夫的情念,把我们的凡心都丢开、都抛弃。也没有圣人的见解,可以取得的意思。


一切众生本来没有生,也没有灭。所以,大家看见生生死死,都是因为贪瞋痴的毛病。种种的虚假的乱念头太多,所以就出现这个生灭的影像来。


讲到“真如实相”的道理,的确是也没有灭、也没有生。说了没有生,那么也没有灭,就包括在里头了,所以只说“无生”。


”字,本来是安心、忍耐的意思。现在拿忍耐来讲,比如得了无生忍的人,心里头很安适、很安详,没有一些念头发生的意思。“无生”,就是“不生”,就是我们心里头一样也不生,就是不生其它的念头。


证得心念没有生灭的时候,就有力量了。证得心念没有生灭的道理,从此,就能够见到一切法都没有生灭。这是要真正见到了“真如实相”的道理,才能够得到这种“忍”的。


得了以后,这种无生法忍就叫“阿鞞跋致”,永远不会被外面的境界所摇动迷惑,而退转去的。这是佛第一次劝已经听到过依、正两报种种功德的众生,要发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愿心。



图片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用佛法改写生命的“大数据” | 《药师经》讲记连载(三十二)
· 一定要求生极乐,因为有这样的好处 || 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十四课
· 欲生极乐世界,最要紧的三件事|讲记34
· 《心经》浅释(三) | 怎么才能不迷失在外境中?
· 什么是“三千大千世界”?|| 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十三课
· 除障的方法 | 《药师经》讲记连载(三十一)
· 那颗稀有的大钻石,我该拿它怎么办?
· 修学佛法要信心充足、念头恳切 || 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十二课
· 生到极乐世界,只有上进,没有退转|讲记32
· 《心经》浅释(二) | “照见五蕴皆空”的真实义
· 阿弥陀佛,光明无量、寿命无量 I 讲记31
· 《心经》浅释(一)|《心经》的开篇,就直指佛法精华
· 唯独这个法门,佛陀无问而自说 || 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十一课
· 一到极乐世界,终成大乘菩萨|讲记30
· 净土宗四祖法照大师圆寂纪念日 | 一念称得弥陀号 至彼还同法性身
· 现在,这尊佛正在说法 I 讲记29
· 这里有个大礼物 | 《药师经》讲记连载(三十)
· 生到极乐世界的人,有多长寿? I 讲记28
· 药师咒与手印 | 《药师经》讲记连载(二十九)
· 阿弥陀佛的光,遍照十方世界 I 讲记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