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 || 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十八课

2025-01-15 06:53:00 发布: 人气:14
图片

《佛说阿弥陀经》是念佛法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都不越出此部经典。解放前,悟公上人曾于岱西净观寺讲解《佛说阿弥陀经》,2000年,上人八十岁时,仍弘法不懈,于岱山慈云极乐寺再次宣讲。彼时众弟子有幸将其录制成影,此《佛说阿弥陀经讲记》是上人留存于世的为数甚少、非常珍贵的弘法视频资料。我们将陆续推出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以期你我有缘弟子,犹是当时法宴清众,再睹尊颜,再聆法音,慧露同蒙,莲因共种。



以下为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十八课 文字甄选▼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第七种苦,叫“求不得苦”。


就是要东不得东、要西不得西。譬如想要一件东西,或是盼望成功一件事情,或是要到一个地方去,或是要看望一个关系好的人,偏偏都做不到,种种不能够称我的心。这种情形,哪怕你有钱有势,哪里都能够样样称你心呢?所以,没有事事称心、样样如意、随你心情,世界上是没有的。


第八种苦:“五阴炽盛苦”。


上面七种苦一般人还懂的,这五阴炽盛苦,没有听过佛经就不晓得了。“五阴”,我先讲给你们听:眼不是眼,是色受想行识,这叫五阴。这个五阴亦名叫五蕴,心经里叫“五蕴皆空”。这个一种苦啊……


“阴”就是盖覆的意思,“蕴”是积聚的意思。有五种事情遮盖了我们本来的灵性,弄得人心里头迷迷糊糊,造出种种的业来,受不尽种种的苦恼,所以叫它作五阴。哪五种阴?


第一种叫“色阴”。就是我们的身体,和种种有形色、有形像可以见得到的东西,都包括在色蕴里头。


第二种叫“受阴”。“受”就是接受的受,就是一个人所受着的种种苦的、乐的境界。


第三种叫“想阴”。就是心里头常常转着的种种好的、坏的乱念头。


第四种叫“行阴”。就是心里头所转的乱念头,一个念头去了,又一个念头起来了,这样子接连不断地没有停歇过。


第五种叫“识阴”。“识”就是知识的识,就是分别那种种东西、种种境界,这样好、那样坏的心。


因为有了这种五阴,使得一个人迷迷惑惑、颠颠倒倒、不明不白,就自然而然不知不觉地,生起贪心、瞋心、痴心。这三种坏心一起来,那就糟糕了。啊呀!颠倒了,常常在这个五阴上边,像火碰到了干柴一样,就会烈烈烘烘地烧起来了。


这个火这样子旺盛、炽盛,本来是火势旺得厉害的意思,现在把它来比喻迷惑于五阴的人,像干柴引火一样,容易造出业来。这一世里头造了业,到了下一世,又要受前边所说的七种苦报应了。所以,这八种苦是循环报应,牵连不断。


图片

▲清·无量寿佛图 


“诸乐”两个字,是说种种的快乐。因为生到极乐世界去的人,不是从父母胞胎里头生出来的,是从莲花化生的,莲花里头变化出来的,自然没有生苦了。西方极乐世界,也没有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永远温和,不会改变的。所以人也不会老了,就没有老苦。莲花里头生出来的身体,不是血肉的身体,所以没有病苦。生到极乐世界去的人,寿命无穷无尽。


有些树,树身是金的,枝叶是银的;有些树,树身是银的,枝叶是琉璃的,华果是玻璃的;有些树,树身是琉璃的,枝叶是玻璃的,华果是金银的。各式各样,种种的不同,各种的宝贝,还都会放出各种的光明来,好看得很。


在这些网络中间,比天宫还要好得万万倍,更加好看的宫殿现出来了。阿弥陀佛道场树,道场树大又大、广又广阔、高又高。在这个树里头,种种国土,佛的国土,佛在说法,佛在教化众生,众生都在念佛、念法、念僧,在道场树里面都映出来了。


菩萨也是一样,种种修行的情形,都会清清楚楚现出来。那种种的好看,哪里形容得尽啊?讲也讲不完。不单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断断不会有的,并且在我们这些人的心里、思想里,也断断料想不到的。


“是故彼国。名为极乐。”以是之故,极乐世界这个国土,叫极乐国土,我今天就讲到这里。


图片

  ▲宋·长生法会图


图片
图片


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十八课  终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相关文章
· 修一心不乱最好的方法 I 讲记39
· 念佛的方法有很多,关键是什么?|讲记38
· 《心经》浅释(圆满)|这个方法,可以快速融入阿弥陀佛的怀抱
· 爱别离苦、怨憎会苦 || 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十七课
· 一个人能听到佛的名号,前生必定种过善根 I 讲记37
· 《心经》浅释(四) | 这就是佛说八万四千法的精华
·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 || 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十六课
· 欲生极乐世界,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缘|讲记36
· 极乐世界为什么称“极乐”呢?|| 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十五课
· 有愿心,必定有感应 I 讲记35
· 用佛法改写生命的“大数据” | 《药师经》讲记连载(三十二)
· 一定要求生极乐,因为有这样的好处 || 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十四课
· 欲生极乐世界,最要紧的三件事|讲记34
· 《心经》浅释(三) | 怎么才能不迷失在外境中?
· 什么是“三千大千世界”?|| 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十三课
· 除障的方法 | 《药师经》讲记连载(三十一)
· 那颗稀有的大钻石,我该拿它怎么办?
· 修学佛法要信心充足、念头恳切 || 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十二课
· 生到极乐世界,只有上进,没有退转|讲记32
· 《心经》浅释(二) | “照见五蕴皆空”的真实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