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三)| 劝一人不杀生,如同救百万众生

2025-01-17 00:09:00 发布: 人气:13
图片




戒杀放生







放生文


(明)古杭云栖寺沙门袾宏撰并注




【原文】




七曰营生不宜杀生。世人为衣食故,或畋猎,或渔捕,或屠宰牛羊猪犬等,以资生计。而我观不作此业者,亦衣亦食,未必其冻馁而死也。杀生营生,神理所殛。以杀昌裕,百无一人。种地狱之深因,受来生之恶报,莫斯为甚矣,何苦而不别求生计乎?此举世习行而不觉其非,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者七也。




【译白】



七,谋生不应杀生。世间人为了穿衣吃饭,或打猎,或捕鱼,或屠宰牛羊猪犬等,靠此谋生。而我看不作这些行业的人,也穿衣吃饭,未必他们就冻死饿死了。杀生谋生,天理不容。因为杀生而兴旺发达的,百中无一人。为此深深种下入地狱的因,受来生的恶报,没有比这更得不偿失的了。何苦不另找一种谋生的职业。这种行为世人都习以为常而不觉得有错,这是让人为之痛哭流涕,长久叹息的原因之七。




【原注】



亲见屠羊者垂死而口作羊鸣,卖鳝者将亡而头如鳝啮。此二事近在邻居,即非传说。我劝世人,若无生计,宁丐食耳。造杀而生,不如忍饥而死也。吁!可不戒哉。





【译白】


我亲眼看到杀羊的人临死时嘴里发出羊的叫声,卖鳝鱼的人将死时而头如鳝鱼啃咬状。这二件事就发生在我的邻居中,近在身边,并非传说。我奉劝世上人,如无谋生手段,宁愿乞讨为生。靠杀生而活,不如忍饥挨饿而死。吁。怎能不戒杀呢?




图片


萨埵太子本生故事画之群虎 

莫高窟第301窟 北周




【原文】

如上所列,甚拂常情。达人览之,必以为确论。倘能全戒,善莫加焉。其或不然,量力除减,或去四五,或禁二三。除一事则消一业,减一杀则杜一怨。若未能断绝腥膻,且先应市买现物,不加亲杀,亦免大愆。积养慈心,渐入佳境。


得斯文者,更望展转流通,递相劝化。能劝一人不杀,如救百万生灵。劝至十人百人,以及千万亿众,阴功浩大,善果无穷。但肯信行,决不相赚。


○每年写十二月分,粘贴屋壁。一月不杀,则于月下书不杀二字。一月不杀,下善也;一年不杀,中善也;一生不杀,上善也;世代不杀,善之又善者也。愿人人戒杀,户户持斋,则诸佛生欢,万神加护,干戈由是永息,刑罚可以无施,地狱为之顿空,苦海因而长别矣!



【译白】


如上所列举的,不太合常情。但明智之人看后,必定认为这是正确的定论。如能全戒,功德无量。如不能全戒,也要量力减少,或减低十分之四五,或禁十分之二三。免掉一事则消掉一业,减少一次杀生则杜绝一次怨仇。如不能断绝肉食,暂且先到市场买已经杀好的现成肉,不亲自杀,也免犯大罪过。培养慈悲心,再慢慢进入更高的境界。


得到这篇文章的,更希望展转流通,相互劝化。能劝一人不杀生,就如同救百万众生。劝到十人百人,以及千万亿人,则阴功巨大,善果无穷。只要愿信受奉行,决不吃亏。


○每年十二个月逐月写成纸条,粘贴在屋壁上。当其中一个月没杀生,就在该月的纸条下写上不杀二个字。一个月不杀生,是下善。一年不杀生,是中善。一生不杀生,是上善。世代不杀生,是上上善。但愿人人戒杀,户户持斋,则诸佛欢喜,万神保护,战争永无,刑罚多余,地狱顿空,苦海永别了。


戒杀祝愿


若能一月不杀,至月尽夜,或次月朔旦,对佛像前,至心礼拜,白言:“弟子某甲,一心归命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我遵先佛明诲,今行不杀,已及一月。以此功德,愿我罪业消除,怨愆解释。所修善根,日益增长。命终之际,身心安隐,正念分明,蒙佛接引,生极乐国七宝池内莲华之中。华开见佛,得无生忍,具足佛慧,以大神力,凡我旷劫所杀怨命,以及十方被杀众生,悉得度脱,成无上道。愿佛慈悲,哀怜摄受。”发愿已,念佛或百声、千声、万声,随意多少。



图片

▌未完待续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因果不要让它错了,错了很危险|讲记40
· 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 || 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十八课
· 修一心不乱最好的方法 I 讲记39
· 念佛的方法有很多,关键是什么?|讲记38
· 《心经》浅释(圆满)|这个方法,可以快速融入阿弥陀佛的怀抱
· 爱别离苦、怨憎会苦 || 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十七课
· 一个人能听到佛的名号,前生必定种过善根 I 讲记37
· 《心经》浅释(四) | 这就是佛说八万四千法的精华
·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 || 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十六课
· 欲生极乐世界,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缘|讲记36
· 极乐世界为什么称“极乐”呢?|| 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十五课
· 有愿心,必定有感应 I 讲记35
· 用佛法改写生命的“大数据” | 《药师经》讲记连载(三十二)
· 一定要求生极乐,因为有这样的好处 || 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十四课
· 欲生极乐世界,最要紧的三件事|讲记34
· 《心经》浅释(三) | 怎么才能不迷失在外境中?
· 什么是“三千大千世界”?|| 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十三课
· 除障的方法 | 《药师经》讲记连载(三十一)
· 那颗稀有的大钻石,我该拿它怎么办?
· 修学佛法要信心充足、念头恳切 || 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十二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