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要简朴一点、简陋一点,我们这个法堂二十多年了还坐在地上听法,这挺好的,看到了也不会觉得奢侈。
这个地方已经简陋到不能再简陋了。但是佛法不会因为简陋而打折扣。哪怕再简陋,简陋到我们露天里打坐听法,也不会让佛法有所减损。即使这个殿堂是用黄金堆砌的,我们每个人都坐在用九九纯金做的莲花上,也不会对佛法有什么增益,也不会有什么帮助的。
所以,“平常心是道”,我们大家平凡一点,多用一点功夫在佛法上。因为一个寺院再简陋也是有生活成本的。
出家人是受世间供养的,别人供养你四十万和供养你四百万,供养你四千万,我们出家人所承受的恩德是不一样的。所以越简陋实际上是节约了我们修行的成本,这也节约了我们的福报。节约了,就是惜福的一部分。
同时,如果太享受的话,这个福会薄的。福薄不仅仅会影响一个人福禄寿构成的生命,最主要的是会影响我们的菩提路。因为我们智慧的成长是要靠福报去支撑的,甚至成佛,佛果是要福、慧圆满,也就是慧圆满、福圆满;如果浪费了我们的福报,就是浪费了我们成佛的时间。
所以,我也慢慢地才理解,过去很多老和尚惜福,我们首座和尚丛山长老碰到好走的路都会把鞋脱下来,所以他一双鞋能穿几十年。公交车他能不坐就不坐,而是步行。我想节约的那两块钱干嘛呢,节约的两块钱,他积累起来,去供斋、供众。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思考,他这是什么样的一种精神。这一些我们做不到了,但是我们要明白那种精神,我们要向那种精神去致敬、去顶礼。然后我们内心里要具足这种精神,这种精神不能没有的。不要别人能做到,我们却想不到。
老和尚一直说“惭愧、惭愧、惭愧”,做到的人都觉得很惭愧,我们做不到的人还没有惭愧心,这就不行了。
丛山长老法像
这个所谓的“不行”不是刚性的,这是我思考了十年二十年,有一点明白了,觉得有一点惭愧啊。这不是硬性的,这都是内心里学习、学佛法、闻思,然后我们生命的质感在成长,我们的修行在成长的时候所产生的。都是逼迫不来的,它不是教条性的、一个硬性的东西,不是可以拿尺子来测量每个人的。
所以,这个道场,这个平台就需要大家相互地包容、相互提携去成长。你看到的一个人,有缺陷的别人,恰恰有可能就是过去的你自己。你常常对师公去仰慕、去思维,有可能三十年、五十年后,你生命中就会流淌出师公的这种功德,这是同样的道理。
回向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扫码关注 宁波慧日禅寺
您的每一次转发,都将点亮一盏心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