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春节”随着华人的足迹越来越多地影响这个世界。2024年12月,“春节”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蛇年春节,就成为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
在中华文化里,蛇是灵性、智慧和生命力的象征,寓意着丰收、吉祥和福瑞。
蛇是积极向上的。它历经蜕皮而长大,代表自我提升、自我更新。蛇身柔软,代表调柔;蛇有个性,善恶分明。
蛇可以升华为龙,所以有一个雅号叫“升卿”;它有一种很美丽的修行的身段叫“玉京子”,有一种报恩的品格叫“担生”。
蛇在中华民族的起源观念上具有重要意义。华夏人文始祖伏羲和女娲,据文献记载就是人首蛇身的造型。二者一手持日,一手持月,蛇尾状的下身以螺旋结构盘旋相缠,像DNA一样生生不息。《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今年春节流行的祝福就是:“巳巳如意,生生不息。”
春节的文化,是一种吉祥的文化、祝福的文化,是对未来充满憧憬的文化,是对人生给予祝福和规划的文化。
一方面,人们享受着过去一年丰收的喜悦,另一方面,也对未来一年的辛勤播种许下美好的愿望。所以过年就是一个“充电”的过程,中国人哪怕平时再忙碌,在过年的时候都知道要放下,洗去风尘、犒劳身心,满怀憧憬、积蓄力量。
我很小的时候,每到过年,大人都会交代:“不能说错话,要讲吉祥话。”小孩子知道的东西少,每次讲话都要在脑子里转不知道多少圈。
所以在我的记忆里,过年的文化就是不能讲不吉祥的话,不能做不吉祥的事。大家都知道,过年期间要么不扫地,要么都从外往里扫,叫“把财都往里面搂”。哪怕不小心砸碎一个碗,也叫“岁岁平安”。
中国人的这种“扭转”,把不利扭转为利,这是一种大智慧、大哲学。它的背后有一个逻辑,就是“吉祥”、“大道”。把所有身语意都统摄在这背后的大逻辑下,这就是一种自省。
那对中国人来说,这种“自省”一年一次是不够的。任何一个先进的民族,都是把这种反省越来越密集化,从一年一度的春节到一年几个大节,从一年几个大节到每个月,从每个月到每星期,从每星期到每天。乃至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
那佛弟子就更加频繁,每念一声“南无佛”就是一次自省——我是皈依生灭的世界,还是皈依无量光无量寿、不生不灭的世界?每句佛号里都有这两种选择。哪怕身处生灭的世界,心也向往着不生不灭的世界,所以我们才有在苦难中生存下去的勇气,有做好人、做圣贤的勇气。
中华传统文化是什么?就是对人性的认知,建立人类文明的秩序。无论什么时代的人,对这种秩序都要有认知、有认可。
有句话叫“民族的即是世界的”。我们通过春节,通过传统佳节的文化内涵的回归,来认识我们老祖先的文化,让自己的身心灵更有修养。
连全世界都瞩目我们中华文化的春节,那我们自己,更要向我们的祖先去礼敬,同时也要反省自身,找回这份文化自信,让它成为中华民族这片土地上的一种常态,成为每个人的修养。这是我们的一个祝愿。
——三参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