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沉稳而有活力
视频中,出家三十多年的出家人,在讲到自己师父的时候,回忆里都是满满的感慨、感动。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人生命中几十年修行的精华啊。虽然是笑着在说,他却是含着泪在笑;他说:讲到师父是要哭的!但这时候的笑,是一种法喜啊。可以说,有一种法喜是含着泪的笑。
当看到这样好的片子大家有感动,会由衷地、不约而同地鼓掌,心中赞叹,开心,激动,就会得到身心灵的洗礼、加持。
一个道场的存在,有可能这个时代、这个地方的业力都会压过来,此时的修行则要更加地要振奋起来。
这种振奋是什么呢?从世间上来说像儒家说的“发奋”,但是如果用现代语言说就是频率的震荡。这种振奋就是把生命中,身体上的气血经络震荡起来。
科学家讲,这宇宙的奥秘就是频率,低能量是板结的,不会震动的,像死水一潭的样子。我们修行人呢,既要保持一种震荡的活跃性,同时也要保持着一个生命的稳定性。既稳定,但它的频率又是活的,那就是代表法喜禅悦,同时戒定慧的力量又能均衡,这样我们的福禄寿就会坚固。
有修行的人、这世间有道德的人,寿命长一点很好的,福禄寿坚固,生命很稳重,但他内在是慈悲喜舍的。像你们师公一样,你们师伯为什么说在师父面前是温暖的,温暖代表什么?代表师公的强大能量场,戒定慧无漏的功德,同时保持着一个大乘菩萨的慈悲,他关心着众生,要净化这个世界的悲愿力。
我们修行不能一味地低沉低沉,就低沉下去了,前两天讲了要死心塌地,带着悲,这是对的;修行对轮回不要有太多期待,轮回是有漏的,这个轮回大海的闸门要把它渐渐地关闭起来,但也不能沉沉、沉沉,沉到后来沉到冰冰冷的,毫无生机这也不行的。
////
02
寂寂还要惺惺
所以,有一次南怀瑾老人他也讲到:修行一个好的状态,不仅仅要无漏,不仅对轮回不贪恋,舍弃轮回,同时他要像一个灯笼一样,内外通通红,红灯笼一样的。
寂寂还要惺惺呢,惺惺还要寂寂。不能说一个人飘起来了、飘起来了,不寂寂不行;惺惺,这个人是有光芒的,他是有根底的,他是沉稳的。他沉稳,沉沉沉,沉到像一块冰也不行的。他有生命的活力,他寂而常照,那个“照”就是惺的状态,觉照,寂而有觉照,觉照的这种生命力,佛性的当下的觉照。觉照呢,叫“惺惺散乱非”,觉照散乱了也不行,觉照的当下“惺惺寂寂是”,在觉照着又能保持着沉稳、安详,这种在寂照的时候还要有,在“惺惺”觉照的时候还能保持“寂寂”的这种生命的根,有脚跟,平静的,平静而觉照,觉照而平静,这样子这个修行者就天天增上、天天增上,这就叫有效生命,是天天增上的。
虽然我们修行是有天天增上,作为凡夫、作为佛弟子也好,从因向果天天增上,但是对佛的果位,对佛陀腊月初八所证悟的无上正等正觉来说,用现代的量子叠加态可以理解,这个是叠加的世界。我们虽然在增上,我们资粮在积累,无漏真净的功德在增加,但是无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它就在那里,它不增不减、不垢不净,只不过我们因缘还没有会遇,我们还没有证得,但不妨碍它就在那里。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奋而修行,因为佛的果就在那儿等待着我们。你不证你吃亏,你要证,人人有份,个个不无,修行啊就是最公平的。佛果是佛的吗?佛果是一切众生的,但众生要去证啊,你要去领取啊。你是有一份的,你是有份额的,无上正等正觉你是有的,所以佛陀才说出:“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祂讲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那妄想执着是自己份上的事啊。
03
体验法喜禅悦
所以,中国人讲的这个“觉”,大觉的觉很有意思,觉醒了叫觉(jué),没觉醒叫觉(jiào)。睡觉的觉是它,醒来了觉悟的觉也是它。在佛法上来说,你觉(jué)了,就是诸佛的清净法身,叫法界体性智。你不觉的时候,是众生的无明、不觉,就是睡觉的觉,所以它很奇妙。
这很有意思,同样都是它,有的比喻说不觉的人就像一块冰,觉了它变水。水还是冰,冰还是水,冰是什么?冰是水的另一种形态 —— 固态;它的本质还是水。降温了它就成冰了,升温了就是水。哪怕气态的 —— 蒸汽,蒸汽还是水,弄个盖子往上一盖,蒸汽马上又还原成水了。只不过蒸汽是水的气态,水是水的液态,冰是水的固态。
你看我们佛弟子,修行这句话,原地不动,你只要修好了,你天天就跟奇妙在一起。你的生命进步了,也就收获了这世界的美,你就体验到了生命的幸福,体验到了法喜禅悦。
////
回向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扫码关注 宁波慧日禅寺
您的每一次转发,都将点亮一盏心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