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高妙了,才能理解高妙的境界

2025-01-13 06:01:00 发布: 人气:23
图片



我们看悟公上人的书法,他可以写得很苍老,但还是像小孩子写字一样,一笔一划地写着。这是生命的最高境界——苍老,却能返老还童,在童气中带着拙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滑动查看更多




美玉的光又遮掉了,还归到石头当中去,如未开化的璞玉,光不外泄,玉气收敛。犹如璀璨首饰上灿烂美丽的珍珠,时空倒溯,又回到蚌壳里,像蛤蜊观音一样,在里面韬光养晦。


但这时候他是自在的,这是一种大智若愚的韬光。他照天下却没有照的心,悲济苍生却没有有为的状态。这种修行人是很难遇到的。



图片


我们对上人的解读,哪怕成长很多年,也不一定能悟到他这一点。这也是我追随师父不舍的原因。我当时就觉得师父的修行炉火纯青。但纯青到什么地步?三十年过去了,我还是在悟。“炉火纯青”,这不是简单的四个字,这真的是“初地不知二地境界”,你不成长,就不知道他高妙在哪里。


他连圆寂的时候都不露声色,私下里对着我,看着我的眼睛跟我摆手说:“你的慧日寺我不去了。”他不是悲伤的,他是禅定在光明中跟我说的。他按照世间的礼节跟我打招呼了,但是这里面又没有世俗的东西。


就像六祖大师跟弟子们打招呼,弟子们哭一样,六祖说:“你们哭,是因为不知道我的境界,不知道我将要去哪儿。”我当时连哭也轮不上,我心里就咯噔一下:“我犯什么错了,师父为什么不去我慧日寺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个反应,现在听起来好像很可笑,但一个人的生命,要成长到师父什么时候圆寂,你能万缘放下,跑到师父那儿依止,这太不容易了。


就像很多大乘经典里,舍利弗尊者显得那么愚拙,思考得那么不合情理。但祂是“大智”舍利弗呀,这些经典,我们能读懂就很不错了,更别说能在经典里扮演这个角色。尊者的笨拙,是因为这世间众生笨拙,因为众生就会这么想。祂代替笨拙的众生在佛陀面前去讲出这么愚痴的话,让我们这些愚痴的人都恍然大悟:“是呀,怎么能这样问呢?”但实际上如果没有人这样问,我们自己就是这么想的。


所以《维摩诘经》里,佛陀说:“菩萨随其心净则众生净,则国土净;菩萨行菩萨道时行得究竟的,所以国土就究竟的、清净的。”


舍利弗尊者马上就想:“那现在娑婆世界又不清净又不平,那是不是世尊行菩萨道的时候不清净呢?”


图片

舍利弗宴坐   

晚唐|莫高窟第9窟



这个想法就代表佛陀的话在娑婆世界的回响。众生产生的回响就是这样的,只不过在经典里有这么一个角色——大智舍利弗,像明镜一样,“胡来胡现,汉来汉现”。这个浊恶的世界会呈现什么浊恶的浪涛,祂就代表着浪涛呈现给佛陀,就起这个念。然后其他菩萨马上就看到祂这个念,说:“舍利弗尊者,您怎么能这么想佛呢?”


佛陀也知道舍利弗尊者的念头,问祂:“舍利弗,天上的日月是光明的,盲人看不见,这是日月的过吗?”日月的光明是常照的,盲人见不到亮光,这是他的原因。那同样的,这个娑婆世界,我们感受到的都是自己的业报。


所以佛陀才把脚放下来,以足指按地,如极乐世界一般的清净国土顿现,大家都个个坐在莲花上。佛陀说:“我佛国土常净若此。”


然后佛陀把脚收回来,众生的业力又现出来了,大家又看到高山、湖海、沟壑、荆棘、险滩,人心嘈杂,诸恶充满。大家这才明白这个道理。


否则佛来度我们,我们还错乱因果,怪佛不清净。是我们自己不清净,才感生了这个不清净的世界。


就像德山禅师到龙潭禅师那里,说:“久闻龙潭大名,今日到了龙潭,却潭也不见,龙也不现。”就听方丈室里一个声音传出来:“你已经到龙潭了。” 你已经到龙潭了,是你自己不见龙、不见潭。这跟《维摩诘经》里讲的这个道理是一样的。

 

——三参法师




图片

「如是,宝积!菩萨随其直心,则能发行;随其发行,则得深心;随其深心,则意调伏;随意调伏,则如说行;随如说行,则能回向;随其回向,则有方便;随其方便,则成就众生;随成就众生,则佛土净;随佛土净,则说法净;随说法净,则智慧净;随智慧净,则其心净;随其心净,则一切功德净。是故,宝积!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尔时舍利弗承佛威神作是念:「若菩萨心净,则佛土净者,我世尊本为菩萨时,意岂不净,而是佛土不净若此?」

佛知其念,即告之言:「于意云何?日月岂不净耶,而盲者不见?」

对曰:「不也,世尊!是盲者过,非日月咎。」

「舍利弗!众生罪故,不见如来佛土严净,非如来咎;舍利弗!我此土净,而汝不见。」

尔时螺髻梵王语舍利弗:「勿作是意,谓此佛土以为不净。所以者何?我见释迦牟尼佛土清净,譬如自在天宫。」

舍利弗言:「我见此土丘陵坑坎、荆蕀沙砾、土石诸山、秽恶充满。」

螺髻梵王言:「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故见此土为不净耳!舍利弗!菩萨于一切众生悉皆平等,深心清净,依佛智慧,则能见此佛土清净。」

于是佛以足指按地,实时三千大千世界,若干百千珍宝严饰,譬如宝庄严佛无量功德宝庄严土,一切大众叹未曾有,而皆自见坐宝莲华。佛告舍利弗:「汝且观是佛土严净?」

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本所不见,本所不闻,今佛国土严净悉现。」

佛语舍利弗:「我佛国土常净若此,为欲度斯下劣人故,示是众恶不净土耳!譬如诸天,共宝器食,随其福德,饭色有异。如是,舍利弗!若人心净,便见此土功德庄严。」

当佛现此国土严净之时,宝积所将五百长者子皆得无生法忍,八万四千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佛摄神足,于是世界还复如故;求声闻乘三万二千天及人,知有为法皆悉无常,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八千比丘,不受诸法,漏尽意解。

 

——《维摩诘经·佛国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为什么学了佛,更烦恼丛生?
· 有一种修行的状态,叫“死心塌地”
· 与古诗跨越千年的相遇——有德不孤
· 愿每一个生命都能羽翼渐满,自在遨游于觉醒解脱的天空
· 觉得命运不公?那是因为这个原因!
· 这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 修行路上,自我感觉别太好
· 修行,要死心
· 三个老婆的故事
· 流传了六百多年的修行要诀,同时也是安身立命的智慧指南,您知道多少?
· 僧宝代代延续,是为我们每一个时代的人
· 快速提高修行效率,靠什么?
· 这样持之以恒,其实就是成佛之路
· 你改变一点,世界就回给你无量
· 佛陀成道的金刚座,就在众生觉悟的当下
· 修行人什么最庄严?
· 这就是最殊胜的法,最大的加持
· 就这样,自然而然
· 别用三宝的功德,保佑轮回
· 要解决这件人生大事,该如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