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象驰》
古文殊寺2024年大事记
得人身者如爪上土,
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善男子,
汝应于自己作病人想,
于善知识作名医想。
第
一
章
2024年大事记
心马常驰奔,
恒励终难制。
我们的六根犹如野马,
多生累劫只在身心世界妄作活计。
甲辰岁首,
古文殊寺密集型学修
《八识规矩颂》与《百法明门论》,
金刚智慧如大舟,见闻能渡生死海。
再观旧时屡,生死险道,徒丧光阴。
❝
我们这个生命里面,你说有没有佛性在?对佛菩萨看来我们是有的,但对我们自己,我们是不知道的。有善知识出来为我们说法,搭起了我们跟佛之间的桥梁,皈依佛就会落实了。
性境现量通三性。性境里面你皈依哪一个?现量里面有现量、有比量、有非量,你皈依哪一个?我们平时要取这个真实境?还是要取那个带质境?
是依实境,佛陀的圣言量,这是我们的究竟皈依处。
之所以《百法明门论》第一句就是:“一切法无我。”这一切法包含在哪里?都包含在心王里,这心王是可以极小极小,极外极外,极小无内,极大无外,但全是心王里变现的。
所以佛教的理论也特别符合我们这个量子力学的理论,它解决问题的根源是从自身下手的,它是靠熄灭贪嗔痴来追求内心的涅槃,熄灭诸苦的根源。它不是怨天尤人,它不是征服外在的世界,它是打破内在的困顿,然后让这世界变得豁达,它打破内在的愚痴而让这世界变得光明。
我师父才说:“智慧法中求智慧,解脱道中得解脱。”只有依靠圣言量才能跳出轮回,只有依靠圣言量才能达到真实世界。你不可能我们皈依在比量世界里,更不可能是非量。所谓的“现量”,也是在某种前提下阿赖耶识里面变现的,它也有因缘性的。
所以,只有圣言量才是我们的皈依处,怎么缘着根、尘、识这十八界而出三界,把诸佛菩萨的加持提升成我们的见分,我们的觉照,我们的智慧体,这个体是无漏法,是无表色,真净之体。
❞
第
二
章
2024年大事记
❝
六祖大师在理上明了,五祖大师为什么袈裟作围,再为他说《金刚经》呢,那就是怎么受用啊,怎么修啊?就世间禅定好了,初禅、二禅三禅,你怎么修啊?
佛陀尚且要仰赖善知识呢,祂出家了之后,两位老师给祂讲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前面如果没有善知识的接引去让祂世间的禅定达到最高,祂怎么把过去的祂自己的这个威德力祂现前得受用呢。
❞
梦里明明有六趣,
觉后空空无大千。
3月7日,
古文殊寺首堂禅七正式起七。
❝
“禅”就是心,心觉了就是佛。七天禅七显得很漫长,它解决的是我们无量劫以来的愚痴。我们能降伏其心,那就代表佛教还在住世。
为天地立心,怎么立心啊?
这个在禅堂里就可以知道了,立正觉心,离一切虚妄,扫一切烦恼。
所以我们各宗各派也是说“但得除妄”,要参什么呢?娘未生前的本来面目,指我念头没起前是什么状态。佛法的伟大就是因为它有自己一套的自洽的语言,止什么、扬什么,安住在什么,这里面有戒、有定、有慧。
闻慧也娴熟了,思慧也明彻了,落实在安般修法上,入定的时候缘于鼻,感受到知冷暖的这个触觉。通过风快速地让我们的心会定下来,佛陀教罗睺罗尊者也是教这个,安般修法。
但这入门级里面,你缘什么安住啊?缘于鼻子吗?缘于风吗?缘于触吗?缘于冷热吗?如果缘于鼻子,缘于风,这个叫色法,那安住于什么?安住你知道它是色法,知道它是受法,这个知道的名法,给它起名字的这个,还要再超出去名字,“观慧”,这个才是正觉啊。
你说此刻,过去、现在、未来是一定的吗?我们的境界都一定的吗?我们一定就在人道吗?法喜充满的时候,你一不小心你就初禅了呢。初禅要现前的时候,鼻、舌两个都没有的。为什么没有?你修出来你就知道了,佛法是要跟修慧要结合的。只有因地上去真实地安立,这个才是佛法兴隆之相。按部就班的,由因克果。入定的时候用智慧照见无我,出定了用悲愿驾驭这个无我。正法眼藏是这样代代咐嘱啊,代代继承啊,代代修出来的呀。
❞
第
三
章
2024年大事记
❝
阿弥陀佛是什么?念他的化身佛呢,念报身佛呢,念法身佛呢?你念佛的身呢,还是口呢,还是意呢?是功德呢还是事业呢?
❞
3月21日,
古文殊寺首届莲花殿念佛七圆满。
心是根,法是尘,
众生无明的本性,即是佛性,
幻化的空身即是法身。
❝
你能甄别出轮回的面貌吗?你能识别解脱的面貌吗?轮回的系统里你能挣扎着突围出来吗?
佛陀说《无量寿经》,最后讲到我们众生为了要求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大火都要冲过去。
成佛是是谁成?是我们心灵的正觉成佛的。讲到底你有正觉吗?你真有正觉吗?只能说你有正觉的资质。我们都活在错觉里,这一辈子你都没有恢复过正觉,这是最大的浪费。一辈子在哪儿?颠倒妄想,叫认贼为子。你以为你爱恨情仇你活过了?根是你啊?你眼睛看到的色尘是你吗?根尘境都是有漏、错乱的分别,你没有活在正觉里。这个是一个生命的大学问啊。我们学佛的人就是要拨乱反正,破迷开悟,在垃圾里面找出我们正觉的金子,本来面目。
我们以虔诚的心念佛,叫“是人念佛,心中即有三十二相。”十方诸佛不出我们的虔诚心,佛德就印在我们的心里了。到了禅堂,在这个法中你的生命可以绽放,在寂静中听到莲花开放的声音。
正法的年代,这些修行者也都是在这个寂静然后中完成了人天合一啊,表面看是风平浪静,实际上内在生命的景象是那么地壮阔、美丽,内在在剖析着地水火风的界线,打破了我与天地的界线,这个生命与天地融合、与宇宙融合、与万物融合。
❞
第
四
章
2024年大事记
东海之滨,四佛之地,
洋洋宗风,始于三国,
隆于隋唐,秋毫皆出金刚烁焰。
4月2日上午,“之江问道”鄞州区佛教协会宗教中国化“堇地讲堂” 示范讲经交流活动在慧日寺举行。法师以《爱国爱教 慈悲济世》为题,详述了佛教中国化进程中“护国利民”思想的传承与实践。
❝
佛教是中国历史上中国化进程最早、最彻底的宗教。佛教中国化的两千多年来,护国之佛、护国之法得到大力弘扬,护国之僧大批涌现,早已积淀成为中华文明的宝贵财富。尤其近代,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一大批爱国爱教的高僧大德,秉承着慈悲济世的本怀,在无我利他的行愿中,为拯救民族危亡做出了佛弟子的贡献。
佛教爱国护国的传统可以追溯到本师释迦牟尼佛。经典里讲,“人众疾疫难、他国侵逼难、自界叛逆难、星宿变怪难、日月薄蚀难、非时风雨难、过时不雨难”,如果能供奉药师琉璃光如来,依药师如来的本愿力量,就能使国家安宁、风调雨顺,一切恶相都不显现。三千年來佛教一直是世界和平的力量,心若清净,世界则清净,这是佛教的智慧、东方的智慧,这我们老祖先的智慧。
在浩如烟海的佛教典籍中,有三部经典,最能体现大乘佛教的护国思想,《金光明最胜王经》、《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和《妙法莲华经》。
《法华经》是我们天台宗的根本经典,我们师父悟公上人属于天台宗的,一生读诵《法华经》超过三千部。所以我们是受这个传承,二十多年来,慧日寺已经举办了数百场的诵《法华经》法会,以此祈愿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对于佛弟子来说,护国甚至上升到了戒律的高度。佛陀还特别教导弟子们“不作国贼,拥护国王,不漏国税,不犯国制”。《大般涅槃经》中,佛陀告诉弟子们:“拥护于王则护国土,护国土者则护于王。”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把国王称为人民丰乐的根本:“人民丰乐,王为根本,依王有故。”
两千多年来,佛教的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只有国家的繁荣安定,宗教才能得到健康的传承和发展。佛教的蓬勃发展,又会更进一步推动社会的繁荣兴盛。
❞
第
五
章
2024年大事记
❝
我们的佛性称为“本觉”。觉悟了我们的本觉之后呢,称为叫“始觉”。虽然伟大的始觉没有现前,但你不能否定你的本觉的存在。然后我们积累资粮修行,最后“究竟觉”。
究竟觉从哪里来?是因为本觉,每个人都有佛性,这就构成了天地人的真理,天地间有大道的。这就是历史正确与否的一个最重要的一个隐形标准。人类成为地球的主导者的唯一合法性就因为我们体悟大道。
❞
轮回路上,人潮熙熙攘攘,
解脱路上,行人三三两两。
甲辰年清明节和端午节
两场文化讲座,
大悲胎藏里忆祖德遗风,
不动智光中祈盛世太平。
❝
中华民族的远古文明都是跟大道有关系的,从文字的发明,叫文以载道。
什么叫“文”呢?无形的大道垂化于人间的一种指引。文是有形,道是无形。有形的文是诠释什么?是诠释无形的大道的。
很多重大的考古发现,都指向到大道。就人类文明我们集结成一个国家的话,这样子的群体,他最核心的构成部分就是祀与戎。祀就是“人天相应,人天合一”的这种程序,我们人是可以从形而下到形而上的,可以从生老病死进化到不生不灭的,寿同天地,德合日月的。这个戎就是指保护这种秩序、建立这种秩序有效地运转。
❞
第
六
章
2024年大事记
不见一法即如来,
方得名为观自在。
5月23日,
古文殊寺进入结夏安居,
福城伽蓝,寂光湛然。
❝
万物的真理它就在那里,常住的三宝就在这儿,本来是不隔毫厘的,就是因为我们见地不到。最大的障碍就是这个我执的障碍,然后还有名法概念,精神状态的“我”、概念的“我”。
小乘的人无我是在禅定中完成的,大乘的人无我是在利他中完成的,是在诸法的行持中在完成的。没有小乘娴熟的“人无我”的禅定修习,甚至证得果位,没有这样前提,大乘道怎么去行啊?
有了大乘的教理、行果,再往上又是一个总集体,庞大的土壤最后凝结成一颗“种子”,这个种子又汇聚到更高的一个维度里面。
一句“嗡 阿RA巴匝纳德”,已经在毗卢顶上行了,已经在毗卢遮那佛的头顶了。五方五部佛,这才是五台山最殊胜的地方啊。它不是五个垒啊,它是代表着文殊菩萨的智慧的,五方文殊,五方如来,五智,五眼。
五台山叫金色界嘛,我们每个人来真的那么快就和文殊菩萨的加持力就融在一起了吗?在五台山的山风里面,你觉得你的肉身、你整个的觉,你能融在五台山的这个清净的境里面吗?
我们对感官世界的牢狱,变成了一种众生的共同现象了,如果不以佛的五眼来,我们没办法超越,借助佛的五眼来超越我们的狭隘性。你根本看不到你的生命里面还有那个业流,最驱动你轮回的烦恼,你看不到它的。
在轮回里,你就随着这个轮回的大业力在流转。在圣境的对境下,你要忏悔业障、积累福报,然后你入能入圣境的定,圣境和你无二无别,你会发现这里面有什么东西卡在那里?就是这个我执嘛。我们的这个粗重的四大我执要在禅定产生的慧光当中去把它超越。当我们开智慧了,四大就变得自在,六根就可以互用,概念的我变成什么?叫句义身的我。
❞
第
七
章
2024年大事记
❝
只要你把身心奉献在三宝的事业当中,融入到这个角色里去,这就是我们这个生命既是消罪障的时刻,也是增福报的时刻,也是开智慧的时刻,甚至我们以后的生命的解脱都缘于此时此刻。
❞
笃信彼岸世界,
才有对此岸世界的坚持。
6月20日,古文殊寺重兴七周年,
菩提永立,龙象清凉。
❝
佛陀讲了一句话啊,他说我未成佛之前,我轮回当中,就是做纯黄狗,一根杂毛都没有的狗,死掉的骨头堆如须弥山。我们爱别离苦流的眼泪,比大海还要深啊。我们一世一世死亡,我们的累累白骨比喜马拉雅山还高。
谁能终结我们的轮回啊?只有修行是真实的,只有修行的这个功德是可以叠加的,其它的都像过眼云烟。
经典里佛陀介绍说:文殊菩萨化现福城而为众生广演教法。善财童子在福城东拜见到文殊菩萨,开根本智。
“东”是代表啟步的地方,启发智慧的地方。信为德母,慈育四生,大智是表信的。只有你明白东方的时候,你就能相应于西方,这个东方就是西方的正因,金刚体性是它的正因,无量光无量寿是它的相貌。这个理体也是文殊菩萨,文殊菩萨把这个理体说出来,文殊菩萨就是阿弥陀佛转法轮身,祂就是阿弥陀佛。到这里佛法才是圆融的,才是一体的。原来阿弥陀佛在西方莲花部主的时候,祂是阿弥陀佛,在娑婆世界来转法轮的时候,祂就是文殊菩萨。
中国人能思维甚深法义,能体察诸法因缘之性,证“人无我”上有锐利的智慧,这是我们要感恩文殊菩萨的。从人无我的空性,然后延展到诸法空无自性。这个理证悟了之后,三千零五十一年之后我们在五台山明白的这个理,跟佛陀在菩提迦耶金刚座上,佛陀所悟到的理是不是一样的?这就你具足了求佛戒体的这个资格你有了,堪受大乘之戒。
佛菩萨多慈悲啊!这艘船就一直停在这儿等着你,三千多年过去了,佛陀的慈航还在等着,老佛爷充满了这种自信啊。我们从外在的清凉能延展到一点点内心的清凉,让他去叩智慧的大门,我们都值了。
❞
第
八
章
2024年大事记
❝
纵使我学佛了,很诚心,念佛也有感应,但是如果没有师父第二天做早课的时候跑来跟我说两句:你走之前到我这来一下,我有可能就是跟他擦肩而过了。如果跟他擦肩而过,那你一条红鲤鱼不知道游到哪个砧板下。
❞
每个时代总有持灯的人,
每个时代总有人的光明能照亮那个时代。
9月13日,
一场“天地礼乐”梵呗音乐会,
折须弥作礼,倾大海为泪。
敬礼所有时代的伟大持灯者。
第
九
章
2024年大事记
一切的色法,
都在刹那刹那中,
百千万亿次的生灭。
而所有的生灭,
皆是一真法界里法性的波浪。
万亿波涛不离大海本性,
一旦觉悟刹那生灭的波粒不是自我,
则与文殊菩萨同处金色界,
与释迦佛陀同坐菩提道场。
十月一日,
古文殊寺为内部义工传授两场菩萨戒。
❝
菩提心戒,它是统摄一切的。那我们受菩萨戒所发的是什么心啊?是发的无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发了佛心。有情世界有佛性,无情世界有法性。这个菩提心,金刚体性无不所包,无不所含,周遍法界。但是对我们受戒人来说,我们从事上来说,它是一种缘起法,它需要有情、无情,这个道场的情境来构成整个我们这个戒子的戒体。就有情无情境都变成了这个金刚体性,无表色法。
以菩提心为引导,就会安住在大乘,如山如海,不动不摇。所以如果我们能知道这个心王的体性,我们的生死就不破而自破。我们如果能发起菩提心,那你就能够体解无生法忍。所以众生是诸佛心内的众生,诸佛是众生心内的诸佛啊。光光互摄的,光光互照的,这个光的体是什么体啊,就是正觉之体啊,就是佛性之体啊。
❞
第
十
章
2024年大事记
浮生踏着清凉地,
寸土能消万劫灾。
10月28日,
北大佛寺遗产保护与文化传承
研修班莅临古文殊寺。
位于五台县豆村镇伏胜村的古文殊寺,是近年来五台山复兴的古寺之一。北魏年间,文殊菩萨化现贫女教化众生,当地百姓于贫女化现地建立寺庙,名“贫女庵”,后改称“文殊寺”。2016年7月,法师应前任住持及当地政府和信众邀请,接任古寺住持。
2024年,在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局对全国生态寺院的课题调研中,古文殊寺被列入山西省重点调研寺院。
第
十
一
章
2024年大事记
唯识无境,心外无法。
甲辰岁末,
福城文殊寺首座果能法师
为众讲解《为佛》。
《为佛》汇集了
传喜法师在作悟公上人侍者期间,
收录的上人珍贵开示。
乙巳岁首,
首座和尚贤空法师
为众讲解《唯识三十颂》,
冬季百日共修
在世亲菩萨的甚深唯识教义中,
得以瞻仰百卷《瑜伽师地论》的精华妙义。
❝
我们世亲菩萨称为千部论师。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这一部《唯识三十颂》。他这个开篇讲到这部论的宗旨是什么呢?唯识无境。
因为我们凡夫无始劫以来对这个内在身心的执着,对外面世界的执着是非常真实的。这一部论就是告诉我们,外面的世界离开了我们的心就不存在。
这个一般的泛泛地都认为宗教叫唯心,把佛教也定为是唯心,现在我们要通过学习唯识论,社会上的哲学,他的唯心只谈到人的第六意识,我们佛法里面有第七末那识,有第八阿赖耶识。我们每个人的正报和依报都是自己过去的心造出来的。如果我们这一生哪个方面不满意,就知道我们的过去生在那个因上修得不圆满。“三点似星相,弯钩如月牙,披毛从此得,作佛也由它。”
❞
旃檀林,无杂树。
作在心,殃在身。
是则龙女顿成佛,
非则善星生陷坠。
这世界最好的爱,
是有人带你走出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