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学打坐(一)|毗卢遮那佛“七支坐法”要点详解

2025-02-21 00:09:00 发布: 人气:113
图片
图片



图片



打坐不仅能使身体气血运行通畅,正气内存,更是修行人万缘放下、止静修心、回归自性的基础功课。


打坐的姿势有很多,其中以毗卢七支坐法最为经典。毗卢七支,是毗卢遮那佛成佛时的坐姿,包括七个要点。毗卢遮那佛曾发愿:“我成佛以后,如果有人用毗卢七法打坐,魔、鬼、非人的障碍不会成功。”


毗卢七法坐式极具功德,不仅可以快速稳定地进入修持状态,而且对清净无始劫以来的业障也有极大加持。古德云,“依大日如来七支坐法,无须太用功力,无分别智自易生起。盖身直则脉直,脉直则气不乱,气不乱则心始能安住一境也。如是坐已,澄定身心,过去现在未来,悉不着念,即入净法界三昧”。


印度大论师莲花戒在《修道次第论》中说,应该身具八法而修习止——即是毗卢七支坐法加上调顺呼吸,共为八项。本文先介绍七支坐法的要点。


图片




前期准备


坐垫

初学打坐时,可以在臀部垫一个大约10厘米的坐垫,把坐骨垫高。坐垫不能太软,这样可以使“臀部、两膝”成三角姿势,既安稳,也可以防止因久坐而引起的臀部疼痛等问题。


毯子

打坐时,要用毯子等把膝盖、后腰包起来,避免进入凉气,引起身体不适。




毗卢七支坐法要点



第一支:跏趺坐


图片


两腿双盘结跏趺坐,或单盘结半跏趺。如果不能也不必勉强,可以散盘或自然端坐,以全身放松、舒适为宜。


双跏趺有两种:先将左脚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脚置左腿上,称为“金刚坐”;反之为“如意坐”。两种坐姿都可以采用,以膝盖能四平八稳为主。正确的双跏趺时,可以使两个膝盖紧贴坐垫,坐式自然端正,不会向前后或左右歪斜。


双跏趺的好处:双跏趺坐使下行气易进入中脉,不易漏失;用左右两踝骨压住股沟间的四个动脉以后,身体会自然生起暖热;底盘广大坚实,身体可以安然而坐,身体不动,心便容易平静。


图片




第二支:手结定印


图片


定印又称为“法界定印”。两臂放松、垂下,左右手相叠,掌心向上。一般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两个拇指尖自然接触后,放在肚脐下。


《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有云:“二手仰掌展舒,以右手在左手上,二大拇指甲相着,安脐轮下,此印能灭一切狂乱妄念杂染思惟。”


一般来说,人的右手代表“进”,左手代表“收”。右手进货,左手收纳,右手往左手上一放,刀枪入库,万事大吉。


在佛教里,左手为智慧,右手为方便,法界定印也代表智慧与方便合一。我们看很多文殊菩萨的塑像,都有一支蔓从左手卷上来,在左肩开出一朵花,花上有梵匣的般若经书,这代表智慧。左手除了持花蔓,也有持佛珠、绢索、铃等;右手大多持剑,剑是火焰,表斩断,代表力量。


心定之后,也可以反过来,左手在内,右手在外。在道家来说,右手为火,左手为水,火焐着水,水火既济,又是另一种感觉。其中的微细变化需要用心体会。


图片

▲古文殊寺文殊菩萨像




第三支:身体端直



图片


脊椎自然直竖,不前俯后仰、左斜右歪,但要放松,强行挺直容易呈现紧张状态。肚子前移,让命门稍微往前,这样鼻子垂直下去跟丹田的位置容易相应。


莲花戒论师在《修次中篇》《修次下篇》中有云:“身者,谓非过后仰,莫太前屈,端身内念。”


身体端直有多重要?


身体端直,可使身体各部分重量平衡,不起病相。比如身体前俯会压到肝;颈部或上身后仰,会引起心脏的风;左右歪斜,会导致肾痛。身体自然正直,就不会生这些病相。


佛教说,“身正则脉正,脉正则心正,心正则觉性自然现前。”上身端直,体内的脉自然顺直,使心更趋向于平静稳定,不生昏沉、掉举。身体不直,脉也壅塞,则使念头滋生,不利于入定。



第四支:两肩平齐而住


图片


左右两肩稍微平开,不要夹着,使其平整适度,不可过分沉肩、驼背。腋下要稍微松一点,放松之后,胸腔里的肺就会有空间感,人会感觉更加舒适。


《修次中篇》《修次下篇》有云:肩者,谓平齐而住。头者,莫扬,莫低,莫歪一方,自鼻至脐正直而住。



第五支:唇齿自然而住,呼吸渐渐微细


图片


下巴略微向内收(不是低头),嘴唇自然合拢,上下齿轻微相合,不咬紧。


《修次中篇》《修次下篇》有云:齿与唇者,随自然住。息者,内外出入莫令有声、粗猛急滑,必使出入无所知觉,全无功用徐徐而转。


唇齿的奥秘:


唇齿实际上反映了人的精神状态,这是一种更微细、深入的调节。当一个人心情愉悦、智慧深远时,他的唇往往是很放松的。上下齿自然相扣时,一般人是上齿包着下齿,但也有些修行比较好的人是下齿包着上齿。


下巴内收的大作用 :


下巴略微内收,压住喉结,也压住了颈部两边的脉,使风运行缓慢,心念就容易停住。妄念一旦停息,无分别容易现前,这才是关要。此法能令上行气易入中脉,能够除贪烦恼。



第六支:舌抵上腭


口唇轻闭、牙齿扣拢,舌尖自然微微上抵,不可将舌头翘起用力抵住上腭。如果心脏有问题,也可以将舌头放平。


舌抵上腭有何好处?


舌的能量场跟上腭的能量场是对应的。舌头微微上翘,能感受能量从头顶下来,再从上颚到舌,舌又是直通心脏的。如果心脏有问题,舌也可以平躺着。舌抵上腭,能令命根气易入中脉,能够除傲慢烦恼。


图片



第七支:目光垂注鼻端


这里不是指两眼注视鼻端,而是余光往鼻子的方向覆盖下来,停留在鼻子与膝盖之间半虚空处。这个光实际上是一种神,余光下收,神就罩在这里了。


眼睛通常比较敏感,容易受外物吸引而影响自心。目光垂注,是为了不让心识散乱到其他对境,闭目又会导致昏沉等弊病。所以打坐时的目光,道家有一个很好的名称叫“垂帘”,眼睛半开半闭,视而不见,见若不见。



下期预告


七支坐法是一个基本功,我们要好好地巩固练习,运用自如。下一期,将重点介绍打坐时,呼吸的要点。





经典记述(向上滑动阅览)


在许多经典中,佛陀都亲自赞叹跏趺坐的功德:


01《大智度论》有云:问曰:多有坐法,佛何以故,唯用结跏趺坐?答曰:诸坐法中,结跏趺坐,最安稳不疲极,此是坐禅人坐法,摄此手足,心亦不散。又于一切四种身仪中最安稳,此是禅坐取道法坐,魔王见之,其心忧怖。如此坐者,出家人法,在林树下结跏趺坐,众人见之皆大欢喜,知此道人必当取道。如偈说:


若结跏趺坐,身安入三昧;

威德人敬仰,如日照天下。

除睡懒覆心,身轻不疲懈;

觉悟亦轻便,安坐如龙蟠。

见画跏趺坐,魔王亦愁怖,

何况入道人,安坐不倾动!


以是故,结跏趺坐。


02《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三十九:“问:‘诸威仪中皆得修善,何故但说结跏趺坐?’答:‘此是贤圣常威仪故,谓过去未来过克伽沙数量诸佛及佛弟子,皆住此威仪而入定故,复次如是威严顺善品故,谓若行住身速疲劳,若倚卧时便增昏睡,唯结跏(趺)坐无斯过失。’……”


03 结跏趺坐,意义极多,归纳言之,大概不外“五因缘”。《瑜伽师地论》卷三十中云:“诸佛所许大小绳床草叶座等,结跏趺坐,乃至广说。何因缘故结跏趺坐,谓正观见五因缘故。


一由身摄敛,速发轻安。如是威仪顺生轻安,最为胜故。

二由此宴坐,能经久时。如是威仪不极,令身速疲倦故。

三由此宴坐,是不共法。如是威仪,外道他论,皆无有故。

四由此宴坐,形相端严。如是威仪,令他见己,极信敬故。

五由此宴坐,佛佛弟子,共所开许。如是威仪,一切贤圣同称赞故。”


换言之,即结跏趺坐,第一摄身轻安;第二能经久不倦;第三外道皆无;第四形相端严;第五为佛门正坐。此即所谓“五因缘”也。


04《大智度论》有云:


【经】“菩萨摩诃萨欲一结跏趺坐,遍满三千大千世界中虚空者,当学般若波罗蜜!”

【论】问曰:菩萨以何因缘故,如是结跏趺坐?


答曰:以梵天王主三千世界,生邪见心,自以为大;见菩萨结跏趺坐遍满虚空,则憍慢心息。又于神通力中巧方便故,一能为多,多能为一;小能作大,大能作小。亦为欲现希有难事故,坐遍虚空;亦为遮诸鬼神龙王恼乱众生故,坐满虚空,令众生安隐。如难陀、婆难陀龙王兄弟,欲破舍婆提城,雨诸兵仗,毒蛇之属;是时目连端坐,遍满虚空,变诸害物,皆成华香、缨络。以是故说:菩萨摩诃萨欲一结跏趺坐,遍满三千大千世界虚空,当学般若波罗蜜。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虚云老和尚于上海玉佛寺禅七开示(初七第六日)
· 虚云老和尚于上海玉佛寺禅七开示(初七第四日)
· 虚云老和尚于上海玉佛寺禅七开示(初七第三日)
· 虚云老和尚于上海玉佛寺禅七开示(初七第二日)
· 虚云老和尚于上海玉佛寺禅七开示(初七第一日)
· 虚云老和尚:参禅的先决条件(参禅的目的)
· 那是自己的问题,不关业障的事
· 禅定的高级状态是智慧
· 修行要往心上用功
· 这是最好的禅七受用
· 修行需要大福报
· 菩提果自圆
· 这一个缘起,是通向圆满的
· 只要起念,都是妄念
· 【圆满】《参禅要旨》(十)〡心能转物,即同如来
· 《参禅要旨》(九)〡怎样学菩萨道
· 《参禅要旨》(八)〡修与不修
· 入定,入的是一种智慧的境界
· 《参禅要旨》(七)〡普茶时,老和尚嘱咐的话
· 《参禅要旨》(六)〡这四种境界都是病,我今与你们对治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