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禅法要
虚云老和尚
庚、悟道与修道
虚云长老墨宝
憨山祖师说:“凡修行人,有先悟后修者,有先修后悟者。然悟有解证之不同,若依佛祖言教明心者,解悟也,多落知见,于一切境缘,多不得力,以心境角立,不得混融,触途成滞,多作障碍,此名相似般若,非真参也;
若证悟者,从自己心中,朴实做去,逼拶到山穷水尽之处,忽然一念顿歇,彻了自心,如十字街头见亲爷一般,更无可疑,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亦不能吐露向人,此乃真参实悟,然后即以悟处,融会心境,净除现业流炽,妄想情虑,皆融成一味真心,此证悟也。
此之证悟,亦有深浅不同,若从根本上做功夫,打破八识窠臼,顿翻无明窟穴,一超直入,更无别法,此乃上上利根,所证者深,其余渐修,所证者浅。最怕得少为足,切忌堕在光影门头,何者?以八识根本未破,纵有作为,皆是识神边事,若以此为真,大似认贼为子。
古人云:‘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前认识神。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认作本来人。’于此一关最要透过。
所言顿悟渐修者,乃先悟已彻,但有习气未能顿净,就于一切境缘上,以所悟之理,即起观照之力,历境验心,融得一分境界,证得一分法身,消得一分妄想,显得一分本智,是又全在绵密工夫,于境界上做出,更为得力也。”
所以我们不论已悟未悟,解悟证悟,一样要修学,真实行持。所不同者,先悟后修之人,如老马识途,不会走冤枉路,比先修后悟的人较为容易。证悟的人脚踏实地,不像解悟的人浮浮泛泛,也较易得力而已。
赵州老人八十犹行脚,四十年不杂用心看个“无”字,便是我们很好的模范。难道他老人家还没有悟道吗?他就是要指示我们,不要得少为足,不要我慢贡高。每每有种人看了几本经书或语录,便满口“即心即佛”,什么“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于本分上没有半点相应,诩诩然以再来的古佛自居,逢人称扬自己已经大彻大悟,有些盲从者,也附着替他吹牛,于是鱼目混珠,真伪莫辨,弄得乱七八糟,令人退失信心,甚至兴谤。近世禅宗之不振,多半就是败于这等狂徒之手。
望各位同修痛下苦功,不要弄假,不要说口头禅,务要真参实悟,将来作法门的龙象,来重振宗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