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观看精彩视频:《甘露法语·九》
在修行上,明白意义和实际修持这两者缺一不可、休戚相关。
在出家前我曾专修念佛法门,当时有位朱乃洪老居士,是福建圆拙长老推荐去佛学院教授净土宗的老师,一辈子学修功夫深厚,他曾给为我慈悲讲解过《印光大师文钞》和净土宗的开示。
所以对念佛法门,我曾在理论上系统学习并且长期实修过,每当听说有只念佛的现象,总觉得稍有欠缺。从中我们也需思考:正信和迷信的区别是什么?
因为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超越一切时空障碍、无量光无量寿,它的体性是大乘的,但我们每天却都活在狭隘的小我执着中,所有的正报依报都是有量的,这就与佛菩萨对不上频道,导致修行不易起成效。
所以念佛必需要破除小我、开智慧体悟无量,才能超出三界了生脱死。
因此,需要有人去阐释弘扬佛法,这也是建刹安僧的初衷——大家需要保持一种有序、安定、超越物质的生活方式,从而放下万缘,跨越局限的境界、由有限了悟无限,最终到达充满真理和佛性光明的彼岸。
不过,因为宿世习气业障,想契入到真理的世界往生成功就会很困难,所以修行很重要。
可是,相比于佛陀能用一百劫时间就修圆满了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我们众生如果只靠自己修,光是生起信心就要用一百劫的时间,接着等十信都修圆满了才能再入住位、继而得定……
既然如此漫长,那只有短短数十载人生的我们还有解脱的希望吗?
其实,有两种窍门可以破解这个困境:
第一种方法是,不去妄意揣测、忧心顾虑,一心听从善知识安排,比如要建房子时他指挥我们去背土、做砖,只管勇往直前认真完成。
还有一种,善知识事先展示出建房子的图纸,或搭了模型给我们看,然后我们就依样去建造,力求精准无误。
像我们学习《天台宗纲要》便属于这第二种,首先了解藏通别圆四个位次、有了框架,然后实践教义,由藏教开始从出离心一步步修下去。
如此依教奉行,即是在强力地破除我执,促进融入佛法智慧,提升解脱的速度。
所以,随众是出家人最重要的修行之一,因为在我执中包含着五种见惑又称为五利使——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它们与狭隘的小我形影不离,在随众如出坡、共修时就可以对治,所以我们到任何道场都应随顺它的家风、遵守丛林规约。
同样地,初学佛者纯洁虔诚,有一颗全然的赤子之心,也还比较懵懂、我见较轻,在修行时就没有预设,便能快速领纳善知识的耳提面命,所以修行也要守护住自己初发心时的状态。
唐朝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圆寂后,当真身入塔时,塔内出现一道壮丽白光,直冲天上;五台山清海法师圆寂之后,从他的塔上也发出了通天的白光,持续了一两个小时之久;玉佛寺的祥开法师往生时,有月光般的光辉笼罩他的法体;此外,在虚云老和尚的传记中还提到,当他师父妙莲老和尚的舍利入塔时,在放灵骨的佛龛顶部,竟有道霞光直贯塔顶。
这就是佛法的不可思议,也是大善知识们的慈悲,他们时刻心系着众生,在最后一刻还在用自己的功德,为我们展现自己无量光寿的生命境界,来让这众生正报依报所化的世界,能透出一丝圣洁的净土之光。
同时提醒我们,美妙的极乐世界超凡脱俗、纯乐无苦,以乐说法,反观滚滚红尘无有安处、以苦说法,所以除依教奉行之外,学佛的重点还是在于要开智慧、了悟不生不灭。而此生若没有觉悟,仍然只是在制造再次轮回的因罢了。
总之,大家所修一切都应趋向解脱。
那么假使去世后,不幸堕落恶道的原因又是什么?
前面提到的五利使,即五种迷惑错误的见地,它让我们的心生起猛烈的烦恼,然后又引发五钝使即贪嗔痴慢疑,它们二者彼此一前一后产生;当五钝使一发作,继而造诸身口意的恶业,然后由此再次形成五利使颠倒错谬的见地,继而再造新恶业,如此交相不止,导致罪障越来越深重,最后堕落下三道……
好在我们学佛就有机会了解这些生命的真相,懂得如何审视自己,悟诸法无我、五蕴皆空,由根源改正见地、破除烦恼,最终转变命运。
所以,一定要有正知正见,生起胜解信,让自己走向光明。
现在提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有文化自信,佛教文化就能让我们生命更有尊严、信心。
因为胜解信能支撑我们破我执我见、转染成净、转识成智,而且不单是自己的正报依报转变,一切生生世世有缘的众生都将随之转变,越来越进步。
这也是我师父非常确信的天台宗所讲的“我国清净”的概念,意即自己的内心世界就是一方国土、一个宇宙,心净则一切外在的山河大地、寰宇时空皆清净。
自上古三皇五帝到之后的朝代,多位君王们也曾有言,“天下有过,罪在躬卿”,他将天下之过都揽到自己身上,以此强化自己的道德训练,并把自己的功德去福泽天下。
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佛弟子要好好修行,让自己具备正确的知见,然后内在的四大和外在的四大保持正定,就能长养出这种圣贤之气,再建立行为准则行于世间,让如此的稳固和谐宏遍三界,便可以化消灾戾之气,使天地充满祥和。
——三参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