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67年的元宵节,有个叫惠能的年轻人落发出家,并由此开启了他跌宕起伏又波澜壮阔的弘法之旅。直到今天,1300多年过去了,他依然如磐石般岿然端坐,看遍万家灯火,独览一轮清月。
01
惠能其人,在典籍里,
更在生活中……
Master HuiNeng
历史上的惠能其人,在《六祖坛经》等典籍中鲜活地存在着。这本如今被译成多国文字、流布五大洲的《六祖坛经》是中国人编写的、唯一被尊为“经”的佛禅典籍。
国际上,在伦敦的大英图书馆广场上,树立着世界十大思想家的雕像。由西方学者评出的代表了中国儒释道文化的东方三大圣人:孔子、惠能、老子就位列其中。
而惠能大师的真身现今就供奉于韶关南华禅寺,1300余年,经历了多少江山更替、兵燹灾荒,传说中,六祖肉身坐的木座都坏了好几个,而这血肉之躯形成的金刚不坏身却端坐如生、无比庄严。
02
惠能行事,举手投足,
终日妙乾乾……
Master HuiNeng
惠能大师主张顿悟成佛“迷来经累劫,悟则刹那间”,破除偶像崇拜;又提出无念为宗“无念法者,见一切法,不着一切法”,不于外着境,修行须认识本心;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行住坐卧皆是坐禅等等。这些简便易行的教法,推动了禅宗生活的平民化、世俗化。正如近代主张“人间佛教”的太虚大师所说,禅宗之所以能代表整个佛法,“实有赖于六祖于禅宗的颖悟和弘传”。
在惠能大师之前,禅宗一脉单传;自惠能大师以后,禅宗在大江南北迅速传播发展开来。惠能大师弟子众多,其中的吉安行思、菏泽神会、南阳慧忠、永嘉玄觉、南岳怀让等,在当时乃至后世都广为人知。惠能大师所讲的法,也由弟子法海等人记录整理为《六祖坛经》。
03
事亲至孝
南华寺灵照塔
惠能大师的父亲早亡,大师自小与母亲相依为命,流沛到岭南之后,生活艰辛困苦,惠能大师为了孝养老母,小小年纪、身形瘦小羸弱的他就上山打柴,去市井卖柴为生。
惠能大师萌发出家念头之后,有幸得到一位恩客十两银子的馈赠,他安排好母亲今后的生活,才去往黄梅的。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是百行之源。世间的慧能做到了孝亲的身、心、志、言、色,从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着手,让母亲顺心,遵从母亲的志向,出言恭敬调柔,和颜悦色地对待母亲。
但孝有三个层次,承欢膝下、甘脂奉养为小孝,光耀门庭、光宗耀祖是中孝,修学佛法、广利无量如母有情,这才是大孝。惠能大师出家后讲经说法不辍,使佛教深入到平民百姓中,盛况空前,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惠能大师的大孝,可谓将“孝”发挥到了极致。
04
智言醒语
Master HuiNeng
五祖弘忍大师第一次见到惠能大师说:“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堪作佛?”獦獠就是还没有开化的人。而惠能大师回答:“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意思就是不同地方的人,佛性难道有差别吗?一句话,就让五祖对他刮目相看。
后期,惠能大师调化众弟子,更是机锋慧语层出不穷。其告诫法达和尚的“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至今仍为后人熟知;其对智通和尚开示的“大圆镜智性清净,平等性智心无病。妙观察智见非功,成所作智同圆镜。五八六七果因转,但用名言无实性。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令智通和尚顿悟性智;在对众僧的开示中,“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等等妙语连珠,也成为后人皈仰、参究的高峰。
05
为法忘躯
Master HuiNeng
惠能大师在蕲州黄梅县东禅寺住了近一年,在此期间,他按照五祖弘忍大师的要求,在磨坊里推磨、舂米。因为身体瘦小,舂米的时候力量不够,他就在腰上背着石头。即使脚受伤了,也一样随众作务。五祖赞叹:“求道之人,为法忘躯,当如是乎!” 惠能大师一生受到扰害无数,光是遭遇的行刺就有三次,虽然屡屡命如悬丝,但是,大师从来不以此为意,始终度众不息。
06
爱惜物命
在五祖处得法后,惠能大师隐居在猎人队伍里,一住就是十五年,“猎人常令守网,每见生命,尽放之。每至饭时,以菜寄煮肉锅。或问,则对曰:但吃肉边菜。” 他和猎人住在一起,猎户经常让他看守猎网,他发现被网住的动物之后,经常偷偷地放走一些。放生物命的时候被猎人发现了,哪怕挨打,他也乐此不疲。吃饭的时候,他也只吃肉边菜,从不吃众生肉。
07
淡泊荣辱
Master HuiNeng
惠能大师在世76年,前半生坎坷困顿,后半生倍受荣宠。不管是艰难还是显达,大师一直淡然处之,如如不动。武则天皇帝赐给他黄金袈裟、水晶钵,并将他在新州的故居建为国恩寺,甚至想要请他当国师,他都拒不纳受。
08
慈悲度众
Master HuiNeng
惠能大师一生致力于弘扬佛法,生前讲经说法度众无数,使僧才辈出,禅风大振。即便是圆寂后,他依然以肉身菩萨的形式度化一切有缘众生。惠能大师对众生的慈悲,超越生死;对佛法的担当,横亘古今。
相隔1300多年,每年元宵夜的灯火阑珊处,我们依然看着惠能大师看过的烟花,参悟着惠能大师体证过的甚深智慧……
回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佛教慧日】
Find Me |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