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放逸,
不要忘失自己的道心
我曾经请教我们师父,我说阿难尊者以前问过佛陀,佛涅槃后弟子们以何为师,佛陀回答说以戒为师。那到了我们这个时代,师父您对我们有什么交代的?
师父说,一样的,以戒为师。停顿了一会儿,他老人家又加了一句,以苦为师。
佛陀时代,摩揭陀国的国王频婆娑罗王被造反的儿子阿阇世囚禁,但他在地牢每天受八关斋戒,思维佛陀所讲的道理,最后证得三果。这种成就是很了不得的,是仅次于目犍连、舍利弗这样的四果阿罗汉的。
我在看经典的时候,就注意到这一段,也一直在寻找他能证果的特质。在影片《佛陀传》里,当王后韦提希夫人去看频婆娑罗王时,他说我在临死之前,才体验到了生命的清净。因为有佛法,虽然被困在地牢,但他体证了佛法的殊胜,心灵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和喜悦,反而活回了他自己。
因此,也就有了更强大的生命力去悲悯儿子。频婆娑罗王为了让儿子成熟一点,他陪他玩这个游戏,你爱权力,那就给你权力,然后举刀自尽,不让儿子背上弑父的罪名。之所以有这样的力量,都是因为佛法在他生命中起作用了。
正是在这一点上我们要深入地去思维。我们住在这里,每天还是在释迦佛陀的教法中生活着,既没有过度放逸,也没有来自他人的逼迫和侮辱,所谓的爱别离苦、怨憎会苦都没有遇到,大部分人的生老病死的苦也还没有现前。
在这样的情况下,频婆娑罗王在监狱中的这一段,就值得我们去思维,怎么样在苦中用佛法突破“我”的局限,找回自己的本来面目。
我们在寺院里,这样一天一天地生活着,看上去很平凡,实际上不平凡。这种不平凡要经过岁月的积淀才会显现出来。当你有粗重烦恼的时候,你看不到这种平凡里的伟大;只有当你的心越来越细腻,越来越踏实,心跟天地同体的时候,才会发现我们是活在诸佛菩萨的福德里。三宝道场就是福德的呈现,它区别于社会其他机构,是诸佛菩萨、历代祖师传承下来的一个特殊的平台。
珍惜三宝
这样一种特殊的存在,我们只要珍惜它,身在其中自然就不一样——我们的生活就是修行,我们的生活就是功德。像大家住在寺院,物质上相对清苦,房间小,住的人多,连出家人也是睡上下铺,少则四五人,多则七八人。这种艰苦,你可以认为是师父故意设计的,为的是提醒大家减少物欲,减少贪心,不要放逸,不要忘掉自己的道心。
解脱轮回
只有苦一点,你才会去思考我为什么来到这里;只有苦一点,你才能从种种的虚伪中脱离,找回真实的自己。在短短的几十年要办成“了生死”这样的大事是不容易的,所以我们每天都要找到自己的立足点。
——三参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