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悔罪业最快捷的方法

2022-06-28 00:00:00 发布: 人气:6
图片
图片





REPENTANCE


图片

《金光经》云:“何人千劫中,若造严重罪,一次极力忏,诸罪得清净。”


《毗奈耶经》云:“何者造罪业,善业可遮彼,如离云日月,照耀此世间。”


《地藏十轮经》云:“于我法中,有二种人,名无所犯。一者,禀性专精,本来不犯;二者,犯已惭愧,发露忏悔。此二种人,于我法中,名为勇健得清净者。”


《大乘如楞伽经•偈颂品第十之一》:“自性清净心,意等以为他,彼所积集业,杂染故有二。意等我烦恼,染污于净心,犹如彼净衣,而有诸垢染。如衣得离垢,亦如金出矿,衣金俱不坏,心离过亦然。”



图片



图片


忏悔的方法


今年安居期间,寺院的僧团在着重学习戒律。佛教界一直都提倡出家人要加强自身道风建设,这也是我们的修行守则。


佛法里最系统的就是戒律,戒律非常细致地规范了我们的行为准则。佛法得以传承到今天,在世间三千年绵延不断,就是因为这些教制。戒律、行为规范使佛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让每一位佛弟子有戒可依。戒律是一种契约,佛陀用智慧来引领和教导我们,我们以虔诚的信仰追随佛陀,并向佛陀承诺:在佛的慈光护佑中我们不越雷池半步,如果有所毁犯,我们要心生惭愧,并虔诚地忏悔。


图片


忏悔有很多种方法,比如实相忏,如果证悟了实相,那我们对过去的诸业,感受就会不一样。过去伤害别人造了业,当我们证悟实相的时候,我们偿还给他们的是什么?是觉醒,是觉悟。以前是仇敌的关系,当我们证悟实相了,我们跟他们的关系就发生了微妙的转变。当我们觉悟了,仇敌的关系就变成了觉悟的关系。


图片


忏悔中最简单的方法是在组织、在僧团面前作对首忏,一忏悔马上得清净,这是最快捷的方法。目犍连尊者想要救母亲时,佛陀告诉他最好的方法就是供养僧众。供养僧众有什么样的果报呢?供养僧众能够满一切愿,得满愿报。无论是救度父母、祖先还是忏悔罪业,或是培植福田,现前僧团都是最快最直接的对境。


图片


受戒也是一样,我们在组织面前受戒,不需要见相好就能得戒。如果自己在佛面前求戒,即使你的信心很大,也一定要有感应、见相好,自己有觉受,才算得戒。


如果一个地方暂时没有僧宝,人们想皈依要怎么办呢?佛陀曾经讲过,可以先在佛面前自誓皈依,当僧宝现前的时候,要到僧宝面前再次请僧宝为你证明,这样才能确保你准确无误地得到三皈体。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佛陀为什么要制戒?


图片


如果我们的行为违犯了佛陀制定的戒律,那我们是有罪的。为什么佛陀要制定戒律呢?不制定我们不就不犯了嘛?这个是很粗糙、很低级的一个问题,但实际上它非常具有代表性。即使佛陀没有制定戒律,我们如果去做那些事的话,也是有罪的,这是它的本质决定的。


如果你对一个人恶口辱骂,他会生烦恼,会骂回来,甚至会打回来,这个恶业就在那里。即使他忍了,他心里可能还在想: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你身口意的恶业如果给别人造成了痛苦,都是会有果报的,它本身就属于一种业,这是这种行为自身决定的,不会因为佛有没有制戒而改变。佛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来出世因缘生法,如来不出世亦因缘生法,性相常住。所以纵使佛法、三宝都不存在了,因果规律依然如故。


图片


不论受戒与否,若犯之,未来必定受报;因其自性就是罪行,这叫性戒。佛陀智慧圆满,为了遮止我们,他给我们制定了戒律,让我们不要去违犯,这就像给我们装了防护栏和保险带。你看“戒”那个字两个木桩一个横栅,像一个栏杆,然后上面一个戈字,像卫兵把守门口。能够看到,能够警惕,同时又可以遮止,“戒”字从象形意义上来说,具有这种含义。


图片
图片



图片


无漏的戒体


图片


戒是佛陀智慧和慈悲的体现,也是我们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规章制度还是行为准则,都是为了保护我们的。我们在佛面前承诺过了,受过戒了,如果我们遇到对境的时候犯戒了,那我们就有两重的罪业。除了这种行为本身的罪业,同时还有佛制罪。受佛戒后违背戒律而造下的罪业叫佛制罪。


这就像社会上的执法人员犯法一样,知法犯法,罪加一等。因为他不仅违反了其所在组织的纪律,他还触犯了国家法律,他有双重的罪过,因此他可能会受到比普通人更加严重的惩罚。


图片


我们佛弟子也是这样的,佛弟子是一种特殊的身份。通过听经闻法,我们会形成一种自觉,从而愿意在佛面前秉受这些戒律。如果达到了这些行为标准,那么我们不仅不会产生世间的过失和恶业,同时我们又进入了佛法无漏的系统。


一个世间的好人如果不作恶,他就不会产生相应的罪业,但这并不能使其解脱。即使他奉行诸善,做了很多世间的善事,但是这些善业不是无漏业,不能令他解脱。佛弟子就不一样了,受五戒时当师父问“尽形寿不杀生,汝能持否”,“能持”,只要这么一回答,不仅有这一条戒律保护着我们,让我不做这方面的行为,不产生这方面的恶业;同时因为我们向佛陀许立下誓言,承诺了我们要保护生命,不伤害生命,这个承诺和这条戒律的戒体是属于无漏业的,是可以让我们解脱的。


图片


我们受了五戒的佛弟子跟一个世间人,做相同的行为会有不同的结果。世间人如果不杀生,他的生命会相对清净,会产生好的果报,他会快乐、富贵、健康,这叫“善有乐报,恶有苦报”,但这种行为并不是无漏业,得到的乐报也是轮回的一部分。


如果是佛弟子持戒不杀生那就不一样了。我们佛弟子受了佛的戒,佛戒是无漏业,具有坚固的体性,所以我们比喻戒体是金刚宝戒。它不同于普通的色法,一般的色法是有漏法、可坏法、不坚固法,但是戒体是无表色法。这个无表色它是坚固的,是无漏的,是可以通达彼岸的。



——三参法师


图片
图片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扫描二维码

关注佛教慧日微信平台


图片

相关文章
· 龙女成佛|文殊菩萨(七)
· 无论在任何时空忆念佛陀,都会得到巨大的加持
· 地藏的大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地藏菩萨传》第26回
· 情商与智商的一个重要指标
· 虚云和尚自述年谱 (13)
· 缁门麟凤,台宗泰斗〡天台宗四十三祖谛闲长老纪念日
· 文化改变基因,改变命运
· 在五台山,文殊菩萨显圣的一段奇遇
· 点亮心灯的时候
· 功德和福德的不同
· 印光大师:存好心 说好话 行好事
· 国际禁毒日|人也有“三毒”,你了解吗?
· “无我”的最后一跃
· 圆瑛大师:这是了脱生死至简易至稳当至圆顿的法门
· 热҈到҈融҈化҈ ?点起这个火,得清凉
· 宣说妙法丨文殊菩萨传(六)
· 修这个法,即得清凉
· 【茶香慧日寺】如何理性的驾驭自己
· 学会这种生活方式,解脱的果就会现前
· 真诚的禅修者,敢于直面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