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
1月28日
莲宗六祖
永明延寿大师
永明延寿大师(公元904——975年),唐末五代时人,为净土宗六祖、法眼宗三祖。
大师慈心爱物。出家前,曾因悲心急切,挪用库银放生,不惜以一己之命救众生之命,赴市受刑,坦然面对。幸得钱王宽容赦免,听许出家。
出家后参谒天台德韶禅师,得其玄旨,为法眼宗第三代祖师。
大师在天台山修学期间,于禅定中见观音菩萨以甘露灌其口,获大辩才;又于中夜经行时,见普贤菩萨像前供养的莲花忽然在手。
大师感于自己终身修行趣向未有决定,遂上智者禅院做二纸阄:一名“一心禅观”、一名“万行修净土”。拈起七次,都是“万行修净土”一阄,于是下定决心,一意专修净业。
从此,大师日诵弥陀圣号十万声。日暮时往别峰行道念佛,跟随者常有数百人之多。清宵月明之夜,时闻螺贝天乐之音。
忠懿王敬重其德,闻此大为感动,叹言:“自古求西方者,未有如此之切也!”遂为大师建西方香严殿以成其志,赐号“智觉禅师”。
大师后住永明寺十五年,弟子数千人。常为众人授菩萨戒,每日定一百零八件佛事为常课,如持咒、礼佛忏悔、诵经、坐禅、放生、说法等,每夜则于旷野施食鬼神。一切功德悉皆回向众生,以作往生净土之资粮。
宋开宝八年(975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大师晨起后焚香礼佛,普告大众,趺坐而化,世寿七十二岁,僧腊四十二年。荼毗后的舍利,鳞砌于全身。
次年,门人在大慈山立塔建院纪念,宋太宗赐塔院匾额曰“寿宁禅院”。
后来,有位从临安来的游僧经年绕此塔。人问其故,答曰:“我病入冥,见殿左供一僧像,王勤致礼拜,询之乃知杭州永明禅师也,已往生西方上上品,王重其德,故礼敬耳。”因此仰慕大师,特来此瞻礼舍利宝塔。(见莲池大师《往生集卷一》)
大师是中国佛教史上首位透过宗门而融摄教、律,并提倡“禅净双修”法门者,著有《宗镜录》、《万善同归集》、《神栖赡养赋》、《唯心决》、《受菩萨戒》、《定慧相资歌》、《警世》等。其所作《四料简》对后世修净土者影响极大:
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
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
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磋路,
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
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四料简》言简义丰,立意精当,无论何种根机的众生,均能从中获得无穷受用。上根利器无妨禅净双修,中下根性自应稳守净宗,老实念佛,总以西方净土为最后指归。印光大师赞其为:“迷津宝筏、险道导师,乃大藏之纲宗、修持之龟鉴”。
宋译经高僧
施护三藏法师
施护三藏法师,北印度乌填曩人,宋朝译经高僧,生年不详。宋代是佛典汉译的最后一个高峰,施护三藏法师正是当时知名的译师之一。
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二月,施护三藏法师与兄长北印度迦湿弥罗国的天息灾三藏携带梵本抵宋京,蒙太宗召见并赐紫衣。当时太宗有意翻译佛典,命在太平兴国寺西方建译经院。
两年后六月,译经院落成。太宗诏令从事译经,并赐“显教大师”之号。
同年七月,参加天息灾、法天的译场工作,分别试译《圣佛母小字般若波罗蜜多经》、《大乘圣吉祥持世陀罗尼经》、《无能胜幡王如来庄严陀罗尼经》各一卷,从此一直译经不辍。
宋真宗天禧元年十二月,施护三藏法师示疾,二十六日示寂。真宗甚为哀悼,追谥“明悟”。
施护三藏法师所译经论,共有115部、255卷,计有《大乘庄严宝王经》四卷、《给孤长者女得度因缘经》三卷、《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三十卷、《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七卷、《守护大千国土经》三卷、《遍照般若波罗蜜经》一卷、《广释菩提心论》四卷、《大乘二十颂论》一卷、《六十颂如理论》一卷等。
回向法界众生,消除业障
增长福慧,发菩提心
值此祖师圆寂纪念日,
请广行吃素、放生、诵经、布施等善法。
纪念祖师,便是随学其真修实行。
愿以所有修行六度之功德,
回向法界众生,消除业障,
增长福慧,发菩提心,
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扫描二维码
关注佛教慧日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