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了悟之后还要修吗?

2022-01-26 00:05:00 发布: 人气:4

点击图片观看《天台宗纲要》第45集

视频时长:58:06


图片






佛的法乳,当我们好好消化祂的时候,实际上祂也在转化我们。这是特别微妙的,法有这样的功德。


为什么佛陀最在意的一个是法,一个就是僧宝?因为僧能弘法。人能弘道,道呢,就可以造化人。



图片

 六即正意本属圆教 






藏、通、别、圆,都有讲六即。但是藏、通、别的时候,静权大师说,这实际上都是方便,都很勉强。只有到圆教的时候,才说“六即正意本属圆教”,只有在圆教里才是六即一、一即六,“即而常六,所以有种种位次;六而常即,种种位次不离一性”。


六即当中,理即——不思议理性,即中道佛性。请问我们凡夫有没有?有的,但我们背觉合尘。从理上说,连地狱众生都具三千性相,都不减少一分,但是众生自己不知不觉,造上品贪瞋痴,感地狱的苦报。


名字即——闻解不思议理性。我们修行、转凡成圣,名字即是不是很重要?“闻解不思议理性”,这个“闻解”是需要大因缘、大善知识的。


图片


湛然大师作《始终心要》,“始”就始于理即。一切众生本具佛性,这是每个人都能成佛的最主要的一个因。但这个因当中要不要殊胜的缘?要。所以说善知识者是大因缘。


从闻解不思议理性,到观行即、相似即、分证即,最后成佛,请问成佛了之后,理即的部分有没有增加?没有增加,还是具三千性相。从理性到事相,全部彻证究竟,这就是佛。众生虽然理上具足,但是在事相上不知不觉、背觉合尘。



善自护念

净念相继






图片








《华严经》在初住位便说:“初发心时,便成正觉,所有慧身,不由他悟。”比如说我们理解了这个理即,开始有“一切众生皆具佛性”的概念了,但是对真正的这个理,请问我们有没有悟到?没有,我们只是分别意识知道。我们有这个方向,但这方向具体在哪里?我的佛性在哪里?还不知道。


那像虚云长老五十六岁大彻大悟,那时候可不可以说“初发心时,便成正觉”?就可以了。


所以就有这样一个问题:“开了悟之后还要修吗?”要不要修?这个时候真正是叫正修,不明白之前那叫盲修。但有善知识摄受,你可以修前行趣向这个路。因为善知识是知道的,他引着你,往左走、往右走,你自然就会从迷宫里走出来。


所以祖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就是——问:还假修证否?答:修证即不无,染污即不得。


实际上这个修就是不修,这个证就是没有对待的了。“初发心时,便成正觉”,那还怎么修?所以过去祖师就说“善自护念”,不要再把这个丢了。这在净土法门里叫“净念相继”,在唯识里面讲“等持”,也就是“安住”。



图片

 佛法的熏香 






《首楞严经》:“捣万种香为丸,若烧一尘,具足众气。”请问佛陀在菩提树下证悟的香,有没有熏到这里?佛陀在鹿野苑三转法轮的香,有没有熏到这里?佛陀在灵鹫山、竹林精舍、祇树给孤独园、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摩酰首罗天王宫说一切法的香,有没有熏到这里?有的呀。


当我们学习佛法的时候,“若烧一尘,具足众气”,佛在他方世界所说的法,乃至十方世界诸佛所说的法,请问这个香会不会熏到这里?都会熏到这里。这就是圆教的“一行一切行,一修—切修,一成一切成”。


图片
图片
图片

小年来了|扫尘除旧,迎祥纳福,你准备好了吗?

图片

改变这里,就改变了生命的福䘵寿

图片

古刹四时|这里,有你的故事吗?

图片

在这部经里,连大智舍利弗都没有提问的机会

图片

如果皇帝的老师来教你……

图片

虚云老和尚:有人无理辱骂痛打你,你能不生嗔恨心吗?

图片

甘露醍醐 |  这是修行中非常难,却非常重要的过程

图片

现在,你还喜欢听好话吗?

图片

一起对阿罗汉说:随喜,随喜

图片

我出家80年了,每天都还要给妈妈回向

图片

【清凉福城】戒为无上菩提本

图片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开悟了之后,还要修吗?
· 一行禅师:他用一生,带我们回家
· 惭愧心,是修行人的最低底线
· 当下就要成为一个身口意清净的人
· 恭迎监斋菩萨圣诞
· 那年冬天,一位老和尚在他的关房里跟我讲因果之法
· 【德语视频】慧日法语甄选|无量光无量寿
· 对话一行禅师|安住于当下,可以应对每一种外境
· 小年来了|扫尘除旧,迎祥纳福,你准备好了吗?
· 修行不可停,因果不能错
· 恭迎监斋菩萨圣诞|迎小年,怎样才能让灶神言好事、降吉祥?
· 神圣的因是从哪里来的?
· 吉祥过小年
· 以此文缅怀一行禅师:人生一世,感恩您伴我们同行一生
· 学佛的快乐在哪里呢
· 【中英双语】慧日法语甄选 | 把人生变成喜剧
· 知见越广,生命的自由度越广
· 只要你有信心,佛就有能力
· 进入佛的境界,这就是重要的天梯
· 这个车轮能转起来,才是最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