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本《六祖坛经》·南宗顿教最上大乘坛经(七)

2021-04-14 00:02:00 发布: 人气:5
图片



图片


敦煌本《六祖坛经》

南宗顿教最上大乘坛经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六祖惠能大师!

顶礼西天东土

弘宗演教的所有传灯者!


《六祖坛经》是一部由六祖惠能大师讲授、经其弟子集录完成的著作,主要内容有惠能大师自述生平、开坛授戒说波罗蜜、调御教化弟子及临终嘱咐等,并根据“自性本清净”之说,阐释了核心为“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的思想,对禅宗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1900年,敦煌藏经洞发现了大量文物,其中就有《六祖坛经》等佛教典籍。由于曾被历史遗忘封存近千年,许多经卷为大藏经所未收,所以价值极高,堪称稀世珍宝。


今特刊敦煌本《坛经》,愿藉聆听这朴素清晰、直指人心的智慧,蒙六祖大师的智慧光照,唤醒我们的心,救拔困境,在这日月丽空、浩瀚星河的时代,重塑智慧之光。


心地正花放

五叶逐根随

共修般若慧

当来佛菩提


                        ——惠能大师


图片


三参法师推荐:


我自己初发心学佛的时候,首先读的便是《六祖坛经》,每当读到一句明白了,就汗毛直竖心里充满法喜,然后就沉浸在这种法喜当中。读不懂的地方也是如此,前面一句不懂,就不想再往下读第二句,所以这本《六祖坛经》看来看去看不完。


贞观之治后,中国在物质精神文化上都极其强盛,文才辈出,而在如此繁华的时代,惠能大师作为一个不识字的人却用他朴素的语言讲出了佛法的真谛,甚至辑录成广弘的《法宝坛经》,并终成一代宗师,实在稀有难得!


《戒本疏》有云:“初众相中,有四种三宝。”从事相上说,有住持三宝与化相三宝;从理体上说,有一体三宝与理体三宝;而在《六祖坛经》中则提出了自性三宝。


图片


住持三宝又称为事相三宝,自性三宝又称为理体三宝。住持三宝有佛像、经典、代代相传的僧宝,我们依止住持三宝,就是为了证得理体三宝、自性三宝。


自心清净即是佛,净念相继即为法,六根清净乃为僧,以此自性三宝忆念阿弥陀佛果地无量威德。


当今信息纷杂、五欲横流,我们的六根被六种尘境所纷扰,虽然没有像六祖大师那样打过柴,但是我们却生活在迷茫的草莽丛林中,需要他老人家的智慧来为我们拨草瞻风,并找到本来的风光、自家的佛性。



图片

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六祖慧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一卷兼授无相戒


弘法弟子法海集记

(七)

图片


大师往漕溪山,韶﹑广二州行化四十余年。若论门人,僧之与俗,约有三五千人,说不可尽;若论宗旨,传授《坛经》,以此为依约。若不得《坛经》,即无禀授。须知法处年月日﹑姓名﹑遍(递)相付嘱:无《坛经》禀承,非南宗弟子也。未得禀承者,虽说顿教法,未知根本,终不免诤。但得法者,只劝修行,诤是胜负之心,与佛道违背。


图片


世人尽传南宗能北秀,未知根本事由。且秀禅师愚南荆府堂当阳县玉泉寺住持修行,慧能大师于韶州城东三十五里漕溪山住,法即一宗,人有南北,因此便立南北。何以顿渐?法即一种,见有迟疾,见迟即渐,见疾即顿。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渐顿。


图片
图片


神秀师常见人说慧能法疾,直指见路。秀师遂唤门人僧志诚曰:“汝聪明多智。汝与吾至漕溪山,到慧能所礼拜,但听,莫言吾使汝来。所听得意旨,记取却来与吾说。看慧能见解,与吾谁疾迟。汝第一早来,勿令吾怪。”


志诚奉使欢喜,遂行。半月中间,即至漕溪山,见慧能和尚,礼拜即听,不言来处。志诚闻法,言下便悟,即契本心,起立即礼拜,白言:“和尚,弟子从玉泉寺来。秀师处不得契悟。闻和尚说,便契本心。和尚慈悲,愿当教示。”


慧大师曰:“汝从彼来,应是细作。”


志诚曰:“不是。”


六祖曰:“何以不是?”


志诚曰:“未说时即是,说了即不是。”


六祖言:“烦恼即是菩提,亦复如是。”


大师谓志诚曰:“吾闻汝禅师教人唯传戒﹑定﹑慧,汝和尚教人戒﹑定﹑慧如何?当谓吾说。”


志诚曰:“秀和尚言戒﹑定﹑慧:诸恶不作名为戒,诸善奉行名为慧,自净其意名为定。此即名为戒﹑定﹑慧。彼作如是说,不知和尚所见如何?”


慧能和尚答曰:“此说不可思议,慧能所见又别。”


图片


志诚曰:“何以别?”


慧能答曰:“见有迟疾。”


志诚请和尚说所见戒﹑定﹑慧。


大师言:“如汝听吾说,看吾所见处:心地无非是自性戒,心地无乱是自性定,心地无痴自性慧。”


大师言:“汝师戒﹑定﹑慧劝小根善人,吾戒﹑定﹑慧劝上智人,得吾自性。亦不立戒﹑定﹑慧。”


志诚曰:“请大师说不立如何?”


大师言:“自性无非﹑无乱﹑无痴,念念般若观照。常离法相,有核可立?自性顿修,立有渐次,所以不立。”


志诚礼拜,便不离漕溪山,即为门人,不离大师左右。


图片


又有一僧名法达,常诵《妙法莲华经》七年,心迷不知正法之处。来至漕溪山礼拜,问大师言:“弟子常诵《妙法华经》七年,心迷不知正法之处,经上有疑,大师智慧广大,愿为除疑。”


大师言:“法达,法即甚达,汝心不达,经上无疑,汝心自邪,而求正法;吾心正定,即是持经。吾一生以来,不识文字,汝将《法华经》来,对吾读一遍,吾闻即知。”


法达取经到,对大师读一遍。六祖闻已,即识佛意,便与法达说《法华经》。


六祖言:“法达,《法华经》无多语,七卷进士譬喻因缘。如来广说三乘,只为世人根钝;经文分明,无有余乘,唯有一佛乘。”


大言师:“法达,汝听一佛乘,莫求二佛乘,迷却汝性。经中何处是一佛乘?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是因缘故,出现于世。”以上十六字是正法。此法如何解?此法如何修?汝听吾说。人心不思,本源空寂,离却邪见,即大事因缘。内外不迷,即离两边。外迷着相,内迷着空,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即是不迷。若吾(悟)此法,一念心开。出现于世,心开何物?开佛知见。佛犹觉也,分为四门,开觉知见,示觉知见,悟觉知见,入觉知见。开﹑示﹑悟﹑入,向一处入,即觉知见。见自本性,即得出世。”


大师言:“法达,此事(是)《法华经》一乘法。向下分三,为迷人故,汝但依一佛乘。”


图片


大师言:“法达,心行转《法华》,不行《法华》转;心正转《法华》,心邪《法华》转;开佛知见转《法华》,开众生知见被《法华》转。”


大师言:“努力依法修行,即是转经。”


法达一闻,言下大悟。涕泪悲泣,白言“和尚,时未曾转《法华》,七年被《法华》转。已后转《法华》,念念修行佛行。”


大师言:“即佛行是佛。”其实听人无不悟者。


时又有一僧明智常,来漕溪山礼拜和尚,问四乘法义。智常问和尚曰:“佛说三乘,又言最上乘,弟子不解,望为开示。”


慧能大师言:“汝自身心见,莫着外法相;元无四乘法,人心量四等。法有四乘,见闻读诵是小乘,悟〔法〕解义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万法尽通,万行俱备,一切不离,但离法相,作无所得,是最上乘。最上乘是最上行义,不在口诤。汝须自修,莫问吾也。”


图片


又有一僧名神会,南杨人也,至漕溪山礼拜,问言:“和尚坐禅,见不见?”


大师起,把打神会三下,却问神会:

“吾打汝,痛不痛?”


神会答言:“亦痛亦不痛。”


六祖言曰:“吾亦见,亦不见。”


神会又问大师:“何以亦见,亦不见?”


大师言:“吾亦见,常见自过患,故云亦见;亦不见者,不见天地人过罪,所以亦见亦不见也。汝亦痛亦不痛如何?”


神会答曰:“若不同,即同无情木石;若痛,即同凡夫,即起于恨。”


大师言:“神会向前:见不见是两边,痛不痛是生灭。汝自性且不见,敢来弄人!”


图片


神会礼拜,更不敢言。


大师言:“汝心迷不见,问善知识觅路。汝心悟自见,依法修行。汝自迷不见自心,却来问慧能见否?吾不自知,汝觅不得。汝若自见,代得吾迷?何不自修,问吾见否?”


神会作礼,便为门人,不离漕溪山中,常在左右。


图片


微信文章往期精选


【画话】观音菩萨的前世今生——恭迎观世音菩萨圣诞,转载功德亿倍
下集来了!| 天阙之门——三星堆文明消失的秘密
震撼首发 | 神树天梯——解读神秘的三星堆文明
佛七开示 | 如何念佛?
【祈请文殊菩萨赐加持】一起进入《文殊菩萨祈祷颂》
殊胜的六字四声念佛法
太好哭的《你好,李焕英》,让佛法擦去你的泪
【新年献礼最新视频】全网首发2020年大事记 | 2020,洞见一切
【最新原创佛曲】全网首发|觐见智慧文殊圣尊祈祷文
念无量光无量寿的殊胜功德利益
慧日法堂精彩夜话:“1+1=2”后续——原来是“0”最伟大
不能错过的慧日法堂精彩夜话:当佛法遇上“1+1=2”
慧日专属表情包“法喜充满的嘻嘻”来啦!
微信是怎样炼成的?
全网首发 | 原创佛曲《善师赞》,带给你新年光明、吉祥
大悲愿力 人间怙主 ——慧日禅寺举行“纪念悟公上人诞辰一百周年图片展”开幕式
全网首发 |《悟公上人四十六个了字见性歌》MV
全网首发|慧日传媒原创文化专题大片《大唐命脉》震撼发布
超燃首发 | 看着MV听着歌,这个大片我们这样开场……
《佛说无量寿经》讲记视频合集  {精美版}

图片


相关文章
· 这部经留存于世,是佛陀悲悯众生
· 当人积有厚德的时候,是可以祈祷祖先降吉祥加被我们的
· 虚云老和尚:立志学佛 终当成佛
· 【德语视频】但问耕耘,莫问收获
· 甘露醍醐 | 为什么我们无法进入好的境界?
· 这是佛陀特意为我们设计的软件
· 所有善良都会以这种形式回馈到自身
· 什么是“会修行”?
· 佛陀这么告诫我们,阿弥陀佛也是这么告诫我们的
· 佛陀这么告诫我们,阿弥陀佛也是这么告诫我们的
· 为什么念咒念得越多越好
· 阅藏即是直接聆听佛陀的教导
· 【英语意大利语双语视频】但得障净,不须修真
· 敦煌本《六祖坛经》·南宗顿教最上大乘坛经(六)
· 这时候,最想拥有祭祀的能力
· 甘露醍醐 | 这份信心,要保护好
· 大德高僧圆寂前都讲了什么 ?
· 夏天祈雪,大雨祈晴,靠什么能天降祥瑞、人天相应、利益祖先?
· 佛教常用法器的持用姿势
· 要有福报、有资粮,才能体解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