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
起
佛陀涅槃前,特别授记《华严经》由东土震旦——中国人传承。2014年11月,法师率众朝礼峨眉山,共同学习《普贤行愿品》甚深法义。
体性周遍曰“普”,随缘成德曰“贤”。普贤菩萨代表诸佛功德体,既与十方诸佛同体,又与法界众生同体。
普贤十大愿王,为一切菩萨行愿之标帜!愿愿称法界心,愿愿极法界量,一历耳根永为道种!
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
——《普贤行愿品》讲记第二十二课视频
我常随顺诸众生,尽于未来一切劫,
恒修普贤广大行,圆满无上大菩提。
随顺众生,是因大悲悯之心,种种善巧方便救度众生。普贤菩萨的行愿,完全是从悲悯之心里出来的。
所有与我同行者,于一切处同集会,
身口意业皆同等,一切行愿同修学。
希望我的身口意业是这样,也希望所有跟我集会的众生,身口意业共同修学一切普贤行愿。
所有益我善知识,为我显示普贤行,
常愿与我同集会,于我常生欢喜心。
我们所有的智慧、行愿都来自于善知识的启迪和加被。念这一颂时,应当发愿:在我未证得菩提期间,愿与启发我普贤行愿的善知识恒时共住;共住后,何时也不恼乱他,甚至以种种的乖巧、柔顺,让善知识常生欢喜心。
我于一切诸有中,所修福智恒无尽,
定慧方便及解脱,获诸无尽功德藏。
一个人有定、有慧,叫定慧力庄严。在定慧力庄严当中,自受用已经具足,这时就可以利他了。利他是一种方便,所以不可说而说,不可思议而思议。
“获诸无尽功德藏”,善知识不论是用拳头、拂尘、法器,还是用口的语言,都是表一种法,也就是如来藏、功德藏。有信心的人,他会以这些方便的桥梁去体会这种心,被心的光芒照耀笼罩,消自己身语意的业,然后进一步地去体验,最终融在这无尽的功德藏当中。
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
一一佛处众会中,我见恒演菩提行。
一个尘埃这么大的空间,却可以把十方的刹土包容在里面。尘本来是物质,但是尘里面却充满了大悲、大觉、正等觉。情、器、界都充满了无上正等正觉。
我于一念见三世,所有一切人师子,
亦常入佛境界中,如幻解脱及威力。
这一颂说,祈愿我在一念中现量见到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诸佛,而且我恒时趣入佛的境界,具有如幻解脱和祂的威力。
佛的境界是无二无别、不二的,没有能见所见。所以解脱的名字是无法安立的,叫如幻解脱。佛的威力能见于三世,能于一尘中包含尘数刹。
于一毛端极微中,出现三世庄严刹,
十方尘刹诸毛端,我皆深入而严净。
在一个小小毛端的极微中,就能显现十方三世无量无边的净土庄严海。这是普贤行愿的威德力。
我为遍净普贤行,文殊师利诸大愿,
满彼事业尽无余,未来际劫恒无倦。
智慧如虚空一样深广,行为如粉尘一样微细,刹那刹那,相续不断,皆安住于这种定慧力庄严中。真正有智慧的人叫“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有如是普贤行愿的因,就得往生极乐世界的果;有入极乐世界如是的果,就能圆满普贤行愿的因。
因中有果,果中有因,相互庄严,就是“佛华严”。佛是果,果就是从华严里来的;有了华严的万德庄严、福慧圆满,才能成佛。所以资粮的因和佛的果是不矛盾的。
蒙彼如来授记已,化身无数百俱胝,
智力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
生命的身口意都是佛的身口意所化现的,当我们和佛在一起了,就能百千万亿化身,遍一切处,随物应现,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
微信文章往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