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和我们这个时代

2021-03-28 21:30:00 发布: 人气:3
图片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神秀大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慧能大师



图片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对于我们普通根性的人来说,在日常修行中,神秀大师的这首偈颂是很重要的。哪怕明白了慧能大师的偈颂,也还是要带着这个因,在神秀大师的这四句偈当中去实践。它们互为表里,这样佛法就圆满了。


修了慧能大师的这首偈颂可以超生,修了神秀大师的这首偈颂,至少不会堕落。佛法说人天乘,同时又可以超出三界,声闻、缘觉两乘都有了,如果再自利利他,那就是菩萨乘了。 



ONE

图片





佛教的智慧经久不衰

我们总是强调六祖不识字,但实际上识字不一定有知识,有知识也不一定有智慧。那到底什么是智慧?六祖慧能大师在这里真正地体现了什么叫“诸法现量境”、“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竖穷三际,横遍十方”,这样一种心之本性,心体即是佛。他给我们示范了作为一个人,能觉照、能作用、能自利、能利他。


“本来无一物”,是一种洞见一切的智慧高度;“何处惹尘埃”,是一种和平地、默默地化干戈为玉帛的方法。所以为什么说佛教是和平的?因为它具备智慧的高度,不与低级的、愚昧的世界发生碰撞。


佛教的智慧经久不衰,只要人们还有情怀,就会珍爱着佛教的智慧,就会感恩着佛陀的慈悲,就会怀念像六祖慧能大师这样的智者。所以在这个时代,我们怀念着佛陀、怀念着祖师,这也代表着这个时代的一份光辉,人性不灭、佛性不灭,和平的根源就不会泯灭





TWO


图片





我们要理解并产生这样的定解


“凡求诸不得,皆反求诸己。”这是我们中国人的智慧,所有外在的黑暗都能够使我们谦卑地反问自己,然后从积极地改变自己开始,来奉献给这个世界。所以佛教讲的五蕴皆空、四大非有,这是一种高智慧的世界观,这对世界的建设也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我们要理解并产生这样的定解。


当我们有了这个智慧,再去读这四句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这时候,我们回归了自性,这菩提树已经不再是个人的菩提树了,这是代表天下了,这既是东方的智慧,是我们中国的智慧,也是全世界人类的智慧。






THREE

图片


  这种修行就叫“信解行证” 


我们怎样用佛法的智慧来度化外在的五浊恶世和内在的五毒烦恼?这是我们每一个人所面对的最现实的问题,我们每一个凡夫都经历着内外的交煎,经历着烦恼魔、五蕴魔、生死魔的考验。


如果我们不得佛法受用,面对这些考验我们就不可能蒙混过关,这是一点点后门也开不了的,掺不了水的,这种修行叫“信、解、行、证”。所以六祖大师的这首偈颂,我们要全方位地来思考,同时我们的身心世界也要去实践它。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命运的明镜 | 印光大师说因果故事系列(一)
· 入普贤行愿,于一念中所有行愿皆得成就——《普贤行愿品》讲记第十八课
· 修行,你不能玩情怀
· 甘露醍醐 | 怎样才能见到佛菩萨?
· 世界之谜: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的三星堆文明
· 只管耕耘,不问收获 ,你的努力终会看见
· 【佛典故事】冒死求法心不悔
· 为什么他们生到了极乐世界,却不想成佛
· 解读三星堆文明,思考我们的时代责任
· 心已跑出“服务区”?一起来修个“数息观”吧
· 行在普贤的功德果海之中 —— 《普贤行愿品》讲记第十七课
· 【恭迎本师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佛,一直守护陪伴着我们,从未远去
· 下集来了!| 天阙之门——三星堆文明消失的秘密
· 【中英双语】下集来了!| 天阙之门——三星堆文明消失的秘密
· 甘露醍醐 | 念佛时,如何观想?
· 关于文化自信,习主席都说了什么?
· 恭逢佛陀涅槃日〡祂的法性之身永远眷顾着每一位有缘人
· 【佛典故事】难陀王与那伽斯那共论缘
· 再贫穷的人,也有高贵的佛性
· 虚云老和尚:忠实做人,谨慎做事,脚踏实地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