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管耕耘,不问收获 ,你的努力终会看见

2021-03-28 00:01:00 发布: 人气:3

ZHIHUI

慧 

图片




南无阿弥陀佛



超 越 



佛法有强大的生命力,祂是智慧,智慧本身可以超越生死,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对于我们凡人来说最大的障碍就是时间和空间。


我们的手机、飞机、高铁、高速公路,只不过是克服它、改善它,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空间问题和时间问题。但佛教是可以解决的,学佛的人“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解决时间和空间问题。



图片


佛教为什么不提倡解决之后的东西,不提倡所谓的神通。因为只要你修行,最后都能解决,就像农民,只要播种耕耘,最后就有收获。


对一个农民来说,他更愿意提醒大家去关注播种和耕耘的重要性。如果农民只注重去展现果实,过分地强调收获,那可能这个社会就容易出盗贼。如果大家崇尚耕耘、播种,那就会培养一个民族的勤劳、善良。


图片


与天坛遥相对应的是先农坛,到了春耕的季节,皇帝带着大臣要去扶犁耕地,但是没有哪个皇帝去割一镰刀稻子,这不需要的,播种有它特殊的意义,这是因。


甚至在皇宫里都要开出一亩三分地来,为什么叫“一亩三分地”?我们的老祖先很厉害的,一个人有一亩三分地就能养活自己了。一个种一亩三分地的人就会感恩戴德,会感恩天地。因为你有一亩三分地,还要有赖于天、地和四季的风雨。


 图片


为什么中国崇尚农耕文明?一个农耕文明的民族它会保持着对天地四时,乃至对二十四节气、风雨雷电的敬畏,会感受到生命跟它们之间的关系,这实际上就是跟大道的关系。


中国为什么叫“士农工商”?“士”就是懂得天地大道的人;然后是“农”,只要是一个敬畏天地的人,就会对天地大道之理产生敬畏,他就是社会基础。既有高层建筑,有懂得天地大道的人,同时又有敬畏天地大道的社会基础,这就构成了中国主体的几千年文明。


图片


我们出家人也是这样,只要你有戒定慧就是可以的,但是你真的修得怎么样了,有结果了不能说的。你说大家都求神通,恰恰违背了戒定慧的正因。


一个人不注重正因,而去痴迷那个结果,心便会不正。这是很微妙的关系,但问耕耘不问收获。你在因地上去努力,果地上随缘,现前了也要保密。


从佛陀到我们中国的历代祖师,都一脉相承,给人类解释了一种超越、一种解脱,赋予我们生命以尊严,给所有浪子以归宿。所以人生没有学佛是一种煎熬,人生能够学佛,真是一种奖励。


图片

古文殊寺简介

古文殊寺佛像随喜

古文殊寺原创短片合集

文殊菩萨智慧灯共修活动通启

佛七开示 | 他写在92年的这首偈颂,能解答你有关念佛的疑惑

甘露醍醐 | 一进入这里,只要有信心,就可以消除罪障

那年,一位出家人的坐姿,感动了世界

轮回里没什么真实的恩仇,都是一场虚妄

乘愿再来的人有什么特质

一切境界的显现都离不开你的这颗“心”

看到你们,我也幸福着你们的幸福

扫码关注我们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佛典故事】冒死求法心不悔
· 为什么他们生到了极乐世界,却不想成佛
· 解读三星堆文明,思考我们的时代责任
· 心已跑出“服务区”?一起来修个“数息观”吧
· 行在普贤的功德果海之中 —— 《普贤行愿品》讲记第十七课
· 【恭迎本师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佛,一直守护陪伴着我们,从未远去
· 下集来了!| 天阙之门——三星堆文明消失的秘密
· 【中英双语】下集来了!| 天阙之门——三星堆文明消失的秘密
· 甘露醍醐 | 念佛时,如何观想?
· 关于文化自信,习主席都说了什么?
· 恭逢佛陀涅槃日〡祂的法性之身永远眷顾着每一位有缘人
· 【佛典故事】难陀王与那伽斯那共论缘
· 再贫穷的人,也有高贵的佛性
· 虚云老和尚:忠实做人,谨慎做事,脚踏实地修行
· 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你的感知可信吗?
· 最殊胜的华严是依众生 ——《普贤行愿品》讲记第十六课
· 中英预告 | 几千年前的川蜀大地,荡荡天门为他们而开
· 甘露醍醐 | 能过着平凡而幸福的日子,是种幸运
· 那年,一位出家人的坐姿,感动了世界
· 精彩推荐:《佛说转女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