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迎本师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佛,一直守护陪伴着我们,从未远去

2021-03-27 00:03:00 发布: 人气:2
图片


《涅槃经》


一切诸世间,生者皆归死,

寿命虽无量,要必有终尽。

夫盛必有衰,合会有别离,

壮年不久停,盛色病所侵,

命为死所吞,无有法常住。

诸王得自在,势力无等双,

一切皆迁灭,寿命亦如是。

众苦轮无际,流转无休息,

三界皆无常,诸有悉非乐。

有道本性相,一切皆空无,

可坏法流转,常有忧患等。

恐怖诸过恶,老病死衰恼,

是诸无有边,易坏怨所侵。

烦恼所缠裹,犹如蚕处茧,

何有智慧者,而当乐是处?


三千多年前…


图片



三千多年前,尊贵的释迦牟尼佛,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是迦毗罗卫国太子,为求解脱之道出家,终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弘法49年后示寂。


在古印度拘尸那罗城的娑罗双树间吉祥而卧,佛陀进入涅槃,圆满了此世在人间的示现。经云:“二月十五日临涅槃时,佛大音普告,声至有顶;面门放光,遍照三千,六趣遇光罪垢消除;众生悲鸣,大地山海皆悉震动。”


图片


今日正值农历二月十五——即佛陀涅槃日,千年前,亦是在如此春暖花开、明媚绚烂的时节,世尊却告别娑婆、进入涅槃。这是一种必然吗?自然不是。


降生人间、示现八相成道,是佛的愿力,非其业力。而特意选择在百花盛开、春光醉人的时候离世,是为了警示众生:生命无常,慎莫放逸!不要陶醉声色、沉迷外相;须念念回光返照,勤求回归自性。



“涅槃”是什么?


源自梵文,也被译作泥洹或抳縛南,意为灭度、寂灭、大寂定,是不生不灭的意思,唐朝玄奘法师也译作“圆寂”。


涅槃是轮回和痛苦停止下来、生死永远结束的境界,因此并非指生命结束,实为证悟之道果。《涅槃经》云:“若见佛性能断烦恼,是则名为大般涅槃。”


图片


三参法师:

佛在人寿百岁的时候来到人间,却只活八十岁就示现涅槃,并非寿量有限;经典里说,佛吃一粒米的能量就可以住世无量劫。那么佛为什么不住世?


除了佛慈悲、要将二十年的福报寿命留给佛弟子们,根本上还是因为众生的恶业。佛讲得很清楚,如果自己常在世间,众生就不会生殷重之心。


图片


所以佛陀涅槃也是教化众生的一个方法,既遵循世间规律,示现生老病死,又让众生认识世间的颠倒、看清无常。


同时也把亲口宣说的不生不灭的法放在那里,告诉众生:八万四千法门,我已宣说圆满,该度的众生缘分已结。未来的众生若能珍惜因缘,精进修行,我悉知悉见。当他能领悟我的法义时,我的生命就在他的生命里,我没有灭,他也就见到了真正的佛陀!



“常”的意义


为说明涅槃的示现用意 ,佛陀还特意选择了两个时间节点来说明:


图片


一、何故如来于春日二月涅槃?

 

师子吼言:“世尊,如来何故二月涅槃?”


“善男子,二月名春。春阳之月,万物生长,种植根栽,华果敷荣,江河盈满,百兽孚乳。是时众生多生常想,为破众生如是常心,说一切法悉是无常,唯说如来常住不变。


善男子,于六时中,孟冬枯悴,众不爱乐;阳春和液,人所贪爱。为破众生世间乐故,演说常乐。我净亦尔,如来为破世我世净,故说如来真实我净。


言二月者,喻于如来二种法身;冬不乐者,智者不乐如来无常入于涅槃;二月乐者,喻于智者爱乐如来常乐我净;


种植者,喻诸众生闻法欢喜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种诸善根;河者,喻于十方诸大菩萨来诣我所,咨受如是大涅槃典;百兽孚乳者,喻我弟子生诸善根;华喻七觉;果喻四果。以是义故,我于二月入大涅槃。”


——摘自《大般涅槃经》第二十八卷


图片


三参法师:“常”的意义

对于“将三宝作为我们的皈依处”的理解,和对于“常住”二字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认为佛陀涅槃了,所谓涅槃就是死去、不存在了,那就连三皈依都没有了。


“法性常住”,这个法性到底是什么?僧的体是以什么形成的?其中很重要一个是戒体。然后一个僧有没有定力,有没有慧?一个普通的僧身上的戒定慧有没有法性流露?都是有的。如果这样理解三宝,我们三皈的体才会形成。


实际上佛法是始终围绕着三皈依这个主题的。


图片


对于“常住”二字,悟公上人曾说,“常住之法是不生不灭法。”佛陀在《大般涅槃经》里着重讲这个“常”。若有众生听闻“常住”,就不会堕三恶道。


《楞严经》中“妙湛总持不动尊”的“不动尊”就是常。从凡夫的角度上,要照见无我,究竟无我,根本无我,这个智慧生起来之后,转凡成圣,才知道有常乐我净。我们学佛的目的就是这个。


图片


二、何故如来于十五日涅槃?


师子吼言:“如来初生、出家、成道、转妙法轮,皆以八日,何故涅槃独十五日?”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十五日,月无亏盈;诸佛如来亦复如是,入大涅槃,无有亏盈。以是义故,于十五日入般涅槃。善男子,如十五日月盛满时,有十一事。何等十一?


一、能破闇,二、令众生见道非道,三、令众生见道邪正,四、除郁蒸得清凉乐,五、能破坏萤火高心,六、息一切贼盗之想,七、除众生畏恶兽心,八、能开敷优钵罗华,九、合莲华,十、发行人进路之心,十一、令诸众生乐受五欲多获快乐。

图片


善男子,如来满月亦复如是:一者、破坏无明大闇,二者、演说正道邪道,三者、开示生死邪崄、涅槃平正,四者、令人远离贪欲瞋恚痴热,五者、破坏外道光明,六者、破坏烦恼结贼,七者、除灭畏五盖心,八者、开敷众生种善根心,九者、覆盖众生五欲之心,十者、发起众生进修趣向大涅槃行,十一者、令诸众生乐修解脱。


以是义故,于十五日入大涅槃,而我真实不入涅槃。


我弟子中愚痴恶人,定谓如来入于涅槃。譬如母人多有诸子,其母舍行至他国土,未还之顷,诸子各言:‘我母已死。’而是母人实不死也。”


——摘自《大般涅槃经》第二十八卷



涅槃之光明


图片


三参法师:涅槃之光明


作为佛弟子,在常住之法、不生灭中,于佛大般涅槃的极乐世界中而得涅槃,这就叫往生极乐世界。师父悟公上人说:“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即是涅槃,即是不生不灭法。”


无量光无量寿,所谓无量,即不是有限、不是生灭,这就是涅槃之光。所以大般涅槃,实际上是最安全的、没有阴影的光明,是没有苦的快乐,没有“后遗症”,也不会有“副作用”。


佛教的圆满就表现在它没有“副作用”,大般涅槃更是彻底地表现了这一点,但这个道理只有大智之人才能知道,一般人无法理解,所以佛陀一遍又一遍地说明,这是佛陀的悲心情怀。


图片


这个“说”的当下,其实就是一种陪伴;当我们按照佛陀的戒律、这种生活的准则生活在一起时,就会有序地生活在道的状态里、佛陀的陪伴里。


纵使三千年过去,但我们在寺院、在三宝的加持下,通过读《大般涅槃经》,就明白自己是有皈依处的;因为佛陀是常住的,法是常住的,僧是常住的,三宝是常住的。


愿珍惜佛缘 共同努力 实践教法


图片


佛在涅槃之前跟阿难说过一句话:“我的头要朝向北方,以后我的教法将会传到那里。”


印度的北方就是中国。 现在已是末法时代,我们这些佛弟子之所以还能走进佛门、讽诵经典,还能皈依三宝、听经闻法,这都是佛的力量的显现。


所以,一心依止善知识,在善知识的开显下真正生起见佛的智慧,那时候就不是末法,是正法了。末法之中也有正法,就看你有没有向正法之心


图片


因此这个春天,我们也需要有个决定:我的人生、我的身口意,应该用来做什么?佛以人身而证福慧圆满,以法性身而恒常加被守护我们,那么我们是继续沉溺轮回、失之交臂,还是依教奉行、花开见佛?


在此释迦牟尼佛涅槃日到来之时,让我们感恩佛陀的教诲,追寻佛陀的足迹,学习佛陀的智慧,精进修学,依教奉行。



佛日增辉 正法久住


我的心带给你一条溪水

纵横交错出诗的画面

仰望琉璃的湖面

白云如莲花在升起

日月洒下芳香的光明

图片


佛陀以身说法,为让弟子们不忘无常、因缘和合的道理,巧妙择日而示现涅槃来表法,处处体现了细致入微的智慧与慈悲。


虽然千年已逝,佛所宣讲的法教仍然流传至今,于过去、现在、未来,一直在不间断利益无量的众生。


佛的心、佛的法,存在于每一个僧团中,存在于每一句一偈佛法中,存在于每一位善知识的开示中,存在于尽虚空遍法界的一切。


玄奘终南山不隐 罗什过客葬他乡

玲珑慈语万代传 春泥无声筑长城


图片


佛,一直一直守护陪伴着我们,从未远去。


纪念佛陀涅槃日 作何善恶成亿倍

请尽力行善 广做功德

并回向一切有情众生

祈愿世界和平 永无灾厄

佛日增辉 正法久住




微信文章往期精选


震撼首发 | 神树天梯——解读神秘的三星堆文明
佛七开示 | 如何念佛?
【祈请文殊菩萨赐加持】一起进入《文殊菩萨祈祷颂》
殊胜的六字四声念佛法
太好哭的《你好,李焕英》,让佛法擦去你的泪
【新年献礼最新视频】全网首发2020年大事记 | 2020,洞见一切
【最新原创佛曲】全网首发|觐见智慧文殊圣尊祈祷文
念无量光无量寿的殊胜功德利益
慧日法堂精彩夜话:“1+1=2”后续——原来是“0”最伟大
不能错过的慧日法堂精彩夜话:当佛法遇上“1+1=2”
慧日专属表情包“法喜充满的嘻嘻”来啦!
微信是怎样炼成的?
全网首发 | 原创佛曲《善师赞》,带给你新年光明、吉祥
大悲愿力 人间怙主 ——慧日禅寺举行“纪念悟公上人诞辰一百周年图片展”开幕式
全网首发 |《悟公上人四十六个了字见性歌》MV
全网首发|慧日传媒原创文化专题大片《大唐命脉》震撼发布
超燃首发 | 看着MV听着歌,这个大片我们这样开场……
《佛说无量寿经》讲记视频合集  {精美版}


图片


相关文章
· 【中英双语】下集来了!| 天阙之门——三星堆文明消失的秘密
· 甘露醍醐 | 念佛时,如何观想?
· 关于文化自信,习主席都说了什么?
· 恭逢佛陀涅槃日〡祂的法性之身永远眷顾着每一位有缘人
· 【佛典故事】难陀王与那伽斯那共论缘
· 再贫穷的人,也有高贵的佛性
· 虚云老和尚:忠实做人,谨慎做事,脚踏实地修行
· 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你的感知可信吗?
· 最殊胜的华严是依众生 ——《普贤行愿品》讲记第十六课
· 中英预告 | 几千年前的川蜀大地,荡荡天门为他们而开
· 甘露醍醐 | 能过着平凡而幸福的日子,是种幸运
· 那年,一位出家人的坐姿,感动了世界
· 精彩推荐:《佛说转女身经》
· 【佛典故事】神通不敌生死
· 想一想,现在我们修行要突破的是什么?
· 习近平: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有我们今天的成功道路
· 甘露醍醐 | 只要守住一个底线,业障就会过去
· 每天都礼拜,这十种礼敬之法您了解吗?
· 一个人要想明心见性最重要的是什么?
· 常随佛学,如何进入角色?——《普贤行愿品》讲记第15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