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 起
佛陀涅槃前,特别授记《华严经》由东土震旦——中国人传承。2014年11月,法师率众朝礼峨眉山,共同学习《普贤行愿品》甚深法义。
体性周遍曰“普”,随缘成德曰“贤”。普贤菩萨代表诸佛功德体,既与十方诸佛同体,又与法界众生同体。
普贤十大愿王,为一切菩萨行愿之标帜!愿愿称法界心,愿愿极法界量,一历耳根永为道种!
常随佛学,
如何进入角色?
——《普贤行愿品》讲记第十五课视频
“复次,善男子!言常随佛学者,如此娑婆世界毗卢遮那如来,从初发心精进不退,以不可说不可说身命而为布施。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书写经典,积如须弥,为重法故,不惜身命。何况王位、城邑、聚落、宫殿、园林一切所有。及余种种难行苦行,乃至树下成大菩提,示种种神通,起种种变化,现种种佛身,处种种众会,或处一切诸大菩萨众会道场,或处声闻及辟支佛众会道场,或处转轮圣王、小王眷属众会道场,或处刹利及婆罗门、长者、居士众会道场,乃至或处天龙八部、人、非人等众会道场。处于如是种种众会,以圆满音,如大雷震,随其乐欲,成熟众生,乃至示现入于涅槃。如是一切,我皆随学。”
第八愿“常随佛学”,是以谁为榜样呢?以此娑婆世界毗卢遮那如来,也就是释迦牟尼佛。在《华严经》里,释迦牟尼佛显现的是祂成道的状态,是千丈卢舍那身,我们凡夫见不到,八地以上菩萨才看得见。
毗卢遮那如来从最初发菩提心开始,“精进不退,以不可说不可说身命而为布施。”为了念念皈依正等正觉,业报身都可以舍掉。业报的生命虽然没有了,但祂的精神和功德业力是永恒的,祂为我们所有低级生命开启了从低处往高处走的一道门,这就是华藏玄门。
我们这个业报身,是业报的五蕴聚,要把它用在回归正念、正知、正觉上,身口意都要围绕着正知正觉。清净身口意,念念相继,无有疲厌,供养给正觉,供养给佛,这是佛教的核心。
“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书写经典,积如须弥。” 如须弥一般的功德云海,是佛陀这样用生命书写的经卷积累而成的。我们往生佛国,我们生命的一点点增长,都是佛陀的功德力把我们拉上来的,甚至佛国都是这样变现出来的。
“为重法故,不惜身命。”把整个身心皈依在法里,践行于佛法,不惜生命。生命为法而存在,为法而死。“王位、城邑、聚落、宫殿、园林”,这些身外之物全部变成修行的资粮。
“及余种种难行苦行,乃至树下成大菩提,示种种神通,起种种变化,现种种佛身……乃至示现入于涅槃。”这一切我们都要随学,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我们有恭敬虔诚之心,整个生命就进入了角色。
“如今世尊毗卢遮那,如是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所有尘中一切如来皆亦如是,于念念中,我皆随学。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学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不仅毗卢遮那佛是这样,所有一切诸佛能够圆满福慧、万德庄严,都是这样难行苦行而积累出来的。
“于念念中,我皆随学。”这时候又是从毗卢遮那佛这一尊变现无量尊,重重无尽,“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所有尘中一切如来”,都像毗卢遮那佛一样。这是不是成佛最快的速度啊?这真的是大圆满!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都充满了佛的万德,都充满了福慧庄严。
点击以下图片观看:古蜀文明密码上集 神树天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