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连接到诸佛菩萨的WiFi

2021-03-24 00:02:00 发布: 人气:6
图片
图片


一个不经过污染的、干净的人,修行是很好的。但是往往一个人难以克制生命的冲动,他不甘愿,他觉得“没有经历和体验是无知的”。当他经历过很多,发现自己洗不掉身心污点的时候,才会发现我的心灵原本是可以跟佛沟通的,可以跟天地一切善业所交感的。当他明白了很多了,已经交感不了了。


因为那么厚重的障碍,要修多少法才能把那些东西一层一层剥掉?然后再回归到清净,这个道理是一个人要用生命去体验的。


那一个人领悟后再去实践,又是很大一个问题。对于佛弟子来说,就很容易做到。“南无”就是上网,“无量光无量寿”就是链接无极限,任何数字和无极限在一起的时候都是归零的,既是无限大也是无限小。所以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让单体生命跟这个宇宙,跟佛国产生链接。



南无阿弥陀佛


图片



你在WiFi环境里  

 哪一天明白了,你也有WiFi


三皈依从我们师父传到我们身上,我可以给大家皈依,皈依了大家就有三皈体,三皈体就代表你可以上网了,你在WiFi环境里了,在覆盖区里了。


你们哪一天明白了,也能传三皈体。不仅你有三皈体,你从事相的三宝、住持三宝到理体三宝,当明白理体三宝的时候,就有资格给别人授三皈依了。什么叫法的传承?就是你也有WiFi了,也是发射站了。当你面对众生的时候,无量无边的众生,你的网络信号都可以覆盖他们,都可以让他们上载,全部链接到WiFi。


这是非常宝贵的,这就是佛法传承。当你“南无”的时候,就能够上载,就能够连接WiFi了。这时你的个体就不再是个体了,你是三宝弟子了,已经进入到佛法的海洋了,佛宝、法宝、僧宝,这个体性你已经有了。我们在这里学到一定程度,哪一天你能给别人授三皈依了,这不是远大的、不可及的。



图片
图片

2021

03·23

图片

如如不动的诸佛体性在那里 

你明白了理体三宝 

能感受到自性的力量 

就跟诸佛的智慧体相应了


只要你明白了理体三宝,我们修行能得定,定中对这个自性的力量能感受到一些,那就跟诸佛的智慧体相应了。就像我们礼赞文殊菩萨偈颂中讲的“文殊自性诸法现量境”,对这个如果有所体悟的话,那你以后给人授三皈依,安住在三皈体的状态里,那你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就完全成立,就能给予众生三皈体。


这三皈体就等于我们从个体链接到三宝的序列里来了。你是三宝弟子,也就是说你跟佛之间是有关系了,一有了关系会产生什么结果?就是解脱。“南无阿弥陀佛”就实现了。只要人间有这个传承在,佛法就不灭,输送众生解脱的这条输送带就开着。


实际上佛法就是做这个事情。我们白天晚上在这里修行,就是为了这个。首先净化我们自己的粗重的罪业,然后微细的业再净化,最后业消障除掉了,智慧就显发,如如不动的诸佛体性在那里。


图片

文殊寺佛七跑西方



当我们在生灭的世界不安住所有生灭的假相,

你不再依靠着生命假相的时候 真相就现前了 


当我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时候,当我们在生灭的世界不安住所有生灭的假相,你不再依靠着生命假相的时候,真相就现前了。所以“应无所住”就是把你心中所有的生灭相拿掉,“而生其心”就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我们修行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念佛,佛号一念起来的时候你就会照见,照见自己、照见我相、照见烦恼相、照见种种分别相。甚至有时候不念佛日子挺好过,一念佛念的是焦头烂额。念得分别心也起来了,抓狂,最后甚至身体都不行了,四大都不调了,那就叫业障现出来了。大家在佛七的几天会有这个感觉。所以体验了修行之后再去认识“原来是那样的”。

 


图片


古文殊寺简介

古文殊寺佛像随喜

古文殊寺原创短片合集

文殊菩萨智慧灯共修活动通启

甘露醍醐 | 如果对自身的烦恼相没有认知……

这个是窍门,能消业障、生福德、得真实受用

此刻,文殊菩萨正领一万菩萨绕清凉,你是否得见?

信念的力量

放下什么?

你的福报从何而来?详解受持五戒可获得的97种福报


图片


扫码关注我们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中英双语】震撼首发 | 神树天梯——解读神秘的三星堆文明
· 如何请佛住世?——《普贤行愿品》讲记第十四课
· 震撼首发 | 神树天梯——解读神秘的三星堆文明
· 【佛典故事】好音声长者缘
· 当我们减少了不必要的语言的时候,内在的喜悦就会生起来
· 印光大师:佛之深恩厚德,如天普覆,如地普载
· 甘露醍醐 | 一进入这里,只要有信心,就可以消除罪障
· 梵呗|天宁梵呗-赞礼西方
· 修行要老老实实,不要有侥幸心理
· 中英预告 | 三星堆又现上古神树!几千年前的青铜神树,究竟有什么奥秘?
· 我们一觉悟,尘刹世界都觉悟——《普贤行愿品》讲记第十三课
· 【佛典故事】婆罗门妇害母遭自灭
· 到哪里找安静?
· 虚云老和尚:妄念起诸有为法
· 【最新小视频】你若安静,世界则安静
· 随喜也要有择法眼——《普贤行愿品》讲记第十二课
· 甘露醍醐 | 同心和合下产生的强大共振,就是共善业
· 这首偈颂,见闻者都会得到文殊菩萨的加持
· 【佛典故事】求神应先求己
· 狮吼法语(中英韩日四国语) | 修行的最低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