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自信,习主席都说了什么?

2021-03-27 00:00:00 发布: 人气:3


图片

2021年3月23日,《人民日报》微信平台发文《习近平: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有我们今天的成功道路》,聚焦总书记考察福建朱熹园时,针对文化自信的重要讲话。习近平在了解了朱熹生平及理学研究等情况后表示,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有我们今天的成功道路。

图片


党和国家历来对文化建设高度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在诸多场合对文化自信进行了深刻阐述。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什么样的文化自信,如何坚定文化自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图片


感国运之变化、

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

2014年10月15日,习主席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论述摘编】

●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我们的先人早就认识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道理。


●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


●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如果“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把作品在国外获奖作为最高追求,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绝对是没有前途的!


图片


城市建设,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2015年12月20日至21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


【论述摘编】

●历史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我们一定要完整交给后人。


●城市是一个民族文化和情感记忆的载体,历史文化是城市魅力之关键。


●现在,很多建设行为表现出对历史文化的无知和轻蔑,做了不少割断历史文脉的蠢事。


●城市建设,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一个民族需要有民族精神,一个城市同样需要有城市精神。城市精神彰显着一个城市的特色风貌。

图片


文化自信是

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016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论述摘编】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图片

没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


●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

图片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论述摘编】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本文主体内容节选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事关国运兴衰!习近平这样谈文化自信》)


图片

古文殊寺简介

古文殊寺佛像随喜

古文殊寺原创短片合集

文殊菩萨智慧灯共修活动通启

甘露醍醐 | 佛陀降生人间,他的探索改变了地球文明

如果一个人的前世是出家人,他会有一种本能

三星堆遗址考古捷报频传:三星堆文明到底从何而来?

要想见到文殊菩萨,唯有这样做

光明耀盛世,家国长安宁|我们在五台山,为世界祈福

绝对精彩:哲学家父亲对僧侣儿子的18个拷问(二)

甘露醍醐 | 能过着平凡而幸福的日子,是种幸运

扫码关注我们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佛典故事】难陀王与那伽斯那共论缘
· 再贫穷的人,也有高贵的佛性
· 虚云老和尚:忠实做人,谨慎做事,脚踏实地修行
· 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你的感知可信吗?
· 最殊胜的华严是依众生 ——《普贤行愿品》讲记第十六课
· 中英预告 | 几千年前的川蜀大地,荡荡天门为他们而开
· 甘露醍醐 | 能过着平凡而幸福的日子,是种幸运
· 那年,一位出家人的坐姿,感动了世界
· 精彩推荐:《佛说转女身经》
· 【佛典故事】神通不敌生死
· 想一想,现在我们修行要突破的是什么?
· 习近平: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有我们今天的成功道路
· 甘露醍醐 | 只要守住一个底线,业障就会过去
· 每天都礼拜,这十种礼敬之法您了解吗?
· 一个人要想明心见性最重要的是什么?
· 常随佛学,如何进入角色?——《普贤行愿品》讲记第15课
· 习近平: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有我们今天的成功道路
· 【佛典故事】阿育王供养菩提树
· 佛教文化穿越古今,正逐渐被社会科学所证明
· 大乘佛教之时代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