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智双运
复旦大学的王德峰教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是不会有风暴的,心灵才会起风暴。”
这句话非常有意思。它实际上讲到了两个概念:大脑属于理性的范畴,它只有知识,而心灵才是感性的。
就像文殊菩萨理性的空性智慧,要跟观世音菩萨感性的悲悯众生的情怀相结合,这叫悲智双运。所以当文殊菩萨从座而起时,祂起的都是大悲之座,是由度化众生的机所策动的。佛经里描述说,文殊菩萨无论化现到哪里,祂的本座都是不动的。这实际上是指,文殊菩萨的理性的智慧是不动摇的,法身的见是不动摇的。大悲是属于报身的部分。
佛法住世,诸佛菩萨、祖师大德度众生的事业,靠的就是大悲的情怀。这就是王德峰教授所讲的“心灵的风暴”。一个志向的实现要靠心灵的力量。拥有很多知识并不代表就能成功,因为成功还需要内心的韧性,需要百折不挠的心灵力量。
|觉悟空性
的智慧|
如果说,圣人度众生靠的是情怀,那凡人了生死却一定要靠理性——觉悟空性的智慧,努力地修出理性、修出般若空性来。如果该修般若空性的时候却在“玩情怀”,那是轮回之因。所以佛菩萨来到轮回的世界要靠大悲的情怀,众生要解脱就要靠理性,证悟空性,证诸法无我,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作为佛弟子,我们用修行来报答佛菩萨对我们的慈悲。寺院有序的生活虽然只是一种情境,但我们要珍惜这个情境,把它变成理性。破除我执,“照见五蕴皆空”、“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这是靠理性的智慧去完成的。
当我们能够完成这些功课,真的实现了转凡成圣,才能真的报答佛恩。所以出家人入定则一尘不染,出定则万善并行。解脱是理性的,住持佛法、延续佛法、倒驾慈航,这是一种愿,叫乘愿再来。
前两天二月二龙抬头,龙代表一种勇健之气。希望我们的生命里也能生起修行佛法、戒恶修善的勇猛力量。
——摘自三参法师开示
微信文章往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