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天后,京兵强将,最后撤离!
谢谢你拼命奋战,
谢谢你平安归来!
4月15日上午
北京协和医院医疗队
在完成各项救治任务后
离汉返京
成为最后撤离武汉的一支医疗队
武汉市民自发走上街头送别
从3月17日,首批援鄂医疗队撤离
到4月15日,最后一支医疗队返程
面对白衣战士们启程离去
湖北人民有着万千的不舍
依依惜别的追赶场景
发生了一幕又一幕,让人动容
3月22日,湖南医疗队启程返湘
约10万黄冈市民自发上街送行
车队离开黄冈城区的途中
一位小女孩拿着自己画的
描绘医护人员的画
让家人骑电动车带着她
一路追送了两公里
相似的故事
也发生在贵州援鄂医疗队返程时
一位母亲骑着电动车,载着孩子
手里拿着国旗全程送别医疗队
她,是湖北潜江的一位治愈患者
3月23日,山西对口支援潜江的
医疗队员圆满完成任务,临走时
她跑着追车挥手送别……
一次次送别
带着发自内心的感恩
谢谢你,为湖北拼过命!
世间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
只有一个个普通人
怀着舍我其谁的担当
39岁男护士援鄂归来变白发,
3岁女儿:你是谁?
贵州一位39岁的男护士,支援武汉56天,原来只是两鬓有少量白发的他,竟然变成满头都是白发。
原本以为女儿一见到自己就会飞奔上来,但让他心酸的是,3岁的小家伙看着一头白发的爸爸,竟然认不出来了.……
很多网友感慨:原来“一夜白头”不是个传说。56天,让一位战士看起来像56岁。心疼你,为武汉这样操心!
出征前
归来后
那一刻,他就是重症慢性病患者的药神
“听到外面喊:我没药吃怎么办?我知道我该站出来了。”
叶九思是武汉一位社区购药志愿者。他从事过慢性病管理工作,自己也是重症慢性病患者,能体会患者吃不上药的急切与无助。
成为志愿者前,叶九思征求妻子意见。妻子沉默不语,他想了想说:“我把家里财产交代给你,我要真有个意外,你就来安排吧。”
成为志愿者后,妻子怕他感染,坚决不让他去医院代购药。然而,他看到肿瘤患者已经断药一个星期,还是一路小跑奔向医院。
下午两点半开始排队、晚上十点多拿到药,这是叶九思的常规节奏。送完药回家躺在床上,浑身都难受。为了避免因为过度劳累发病,叶九思只能加大自己的药量。
有些药品要跑好几个药房才能买到,叶九思每天都要骑车20多公里。没有利益回报,还要冒着生命危险,甚至有时候会遭遇居民误解。对此,叶九思看得很淡:“国家有难,只要能帮别人减轻点痛苦,这辈子就值了!”
不顾个人安危
解他人之所急
这一刻
他就是我们心中的药神!
他说,我自己觉得我自己就是英雄
4月15日,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正式关闭。在疫情最为严峻的时刻,几万名建设者火速云集,与死神赛跑,在极短时间内建造起两座“大山”,创造了建筑史上的中国奇迹。
有工人手指被钢筋割伤,鲜血直流,只做了简单包扎便继续工作。他说:“能提前1分钟交工,就能提前1分钟救活一个病人。”
有的工人每天要工作18到20小时,甚至有人连续干24个小时。工人对着记者镜头说:“不敢睡啊,抢工期,就是抢救别人的生命!”
“两山”医院建成后,央视采访了两名建设工人。在被问到“为什么觉得感谢信比钱重要”时,其中一名工人微笑着,面带骄傲地告诉记者:
“因为我是英雄,我自己觉得我自己就是英雄。”质朴的笑容里,包含着动人的力量。
哪里有什么基建狂魔,只不过是一群朴实善良的逆行者。感谢你们,在这段不平常的日子里,为了救命,拼尽全力。
天暗下来,你就是光
在疫情面前
谁都无法百毒不侵
不是不害怕
而是心中的责任和担当战胜了害怕
谢谢你们,逆行者们!
也愿所有的后会有期
都是将来的别来无恙!
当前,中国境内疫情形势逐渐向好,疫情防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这个成绩背后,是国家不惜成本、不计代价的财力物力的投入,是医护人员以生命守护生命的忘我付出。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果,切莫心存侥幸、放松警惕。
李兰娟院士强调:“只要世界上的大流行不结束,我们的防控工作就不能松懈。”疫情还没有结束,我们不要辜负国家和每一位逆行者的付出,保护好自己,安全地度过这次疫情,迎来整个世界灾疫的平息。
《光明网》介绍个人防护的最佳方式:
用肥皂和水或者含酒精的免水洗手液洗手,洗手,再洗手
定期对日常接触的物品进行消毒
在社交场合保持1米以上距离
不要用没洗过的手触摸自己的眼睛或口鼻(即使你已经佩戴了口罩)
咳嗽或者打喷嚏时屈肘或用纸巾以掩住口鼻
往期精选
如果一千年后,我们能用智慧的眼睛,回头看现在的自己......?
【祈愿国泰民安】见佛足印,如同见佛(见者增福增慧,转发功德无量)
“八段锦”被央视官宣了!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宅家也能强身健体(内有视频)
【祈愿国泰民安】心旅斯里兰卡,不出门也能看世界——殊胜的佛牙舍利
我也曾被隔离……新年超度祖先】心灵是一个“隧道”,能让祖先得到解脱
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佛教有这些殊胜的预防方法!(转发功德无量)
回向
○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声 明
本文由「佛教慧日」微信平台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公众号:fojiaohuiri608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佛教慧日
点赞是随喜,评论是思考,转发是分享!
请将这份爱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