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参老和尚:不要认为三宝没加被,是你自己业障现前

2019-06-18 00:00:00 发布: 人气:7
 
图片

千万不要抱怨,要相信善恶因果




梦参老和尚讲

《修行》


两年前,我在这儿讲过《占察善恶业报经》,发起这部经的菩萨叫坚净信菩萨,他的信心非常坚定,我们应当学他,相信三宝的力量,不要怀疑。不然只责怪自己业障重,修得不相应,诚心不够,信心不诚实,做佛事的时候不一心,三心二意的,里头夹杂着很多的污染。我们不是以清净的信心学佛,而是夹着很多其他的杂染心来学佛,所以你得果是杂染果;佛法的果德或者有,但中间夹着很多不如意的事,这是你自己种的因,你不要向外找,就找你自己好了。


同时,你信得坚定了,不管外缘如何,好缘则信心更加增长,你修行进步得快一点。如果外缘不好,受尽了挫折,你毫不动摇你的信心,你才有所成就。大家信不信?


图片
图片


我就是这个例子,我是坐了三十三年监狱,我从来不隐瞒。坐监狱的人是不是好人?我坐了三十三年,出来之后,就在中国佛学院教书,而后,人家又请回闽南学院。到了美国、加拿大或是在各地,我看道友都对我很好嘛,我还不是很坏的坏人。


什么意思呢?当你受挫折,你不要随便失掉信心,不要认为三宝没加被,是你自己业障现前,或者因为某种因缘而失落,都没关系。不能够因为遇到挫折,因而感觉“我很冤枉”。世间是平等平等的,佛法从来是平等的,一切事物都是平等的。


图片


图片



你看见不平等的现象,为什么他那么做,为什么?他的业。你要是晓得了善恶业果,你才知道一切平等。你现在所受的苦,是你自己做的业,你怪谁啊!你看人家有钱,同样当医生,怎么他那边看病的多,到你这边看病的少。你过去跟这些人没缘,谁会来让你看病。也许你看了这些病人,不但不好,反而加重。这都有一定的因缘,你千万不要抱怨,你要相信善恶因果。


图片




往期精选:


【父亲节】如山的父爱,深厚宽广,如何来报答您——我亲爱的父亲?

佛教是转凡成圣的“点金石”(古文殊寺端午法会最新开示系列)

神秘的心灵感应是真的吗?(点开看更多精彩案例)

《药师经讲记》于古文殊寺首映,线上线下同步观影!

【毕业季】给毕业生的一些建议——关于学习、找工作和人生规划

爱因斯坦的选择让我们反思:面对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人类该何去何从?

去五台圣地打卡,你见到文殊菩萨了吗?

【高考祈福】高考窍诀:祈祷文殊菩萨,对孩子的学业、考试大有助益!

三年闭关,是为了什么?

五月初五「端午节」带给我们的思考

因果是什么?

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合集 全68集(视频&文字精美版)

天台千华雨 螺溪海潮音 ——天台山螺溪传教院重建开工五周年

对年轻人的一些肺腑之言

送彩蛋!「慧」看电影之《地球脉动II》干货笔记:天地间真正的生存之道

莲花在佛教修行里的甚深寓意

死亡面前,并非人人平等

这样供水、这样观想是积累资粮最快的一种方法!

汉传佛教早晚功课殊胜的功德利益

修行路上护法神的重要性

佛教护身符佩戴完全指南,真的很重要!(最强护身符大解密)

念珠,不离!

一个能有效帮助抑郁自杀倾向者的神奇咒语 & 解冤结仪轨

用最先进的设备&尖端的科技做视频弘扬佛法,即是殊胜的法供养

【清明专题】超度祖先,最最关键的方法是?

在寺院写超度牌位的重要性

一个人能拥有多大福报,必然要有同等高贵的品格去承载

弟子求法应具备的资格

祖师的密义——参学的资格

一位僧人的表白——在师父身边做侍者的这些日子

当父亲病了的时候......(一位出家师父的真切感悟)

穿上那件义工服,三宝就已经在加持你了!

佛经里的女转男身是怎么回事?佛弟子为什么互称师兄


回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佛教慧日

图片

点赞是随喜,评论是思考,转发是分享!

请将这份爱传递!


相关文章
· 256岁李青云的长寿秘诀:长期素食,保持好心态!
· 梦参老和尚:同样一个因,为什么感的果不同?
· 火烧功德林是哪一种火?
· 第四篇 东方文明的庄严人生 — 慧日问道 引言(有声读物)
· 净土法门“南无阿弥陀佛”,不是同时也在忏悔吗?
· 科研证明素食击退病魔
· 梁冬:我曾经也认为中医没那么有效,现在我为什么学中医?
· 【父亲节】如山的父爱,深厚宽广,如何来报答您——我亲爱的父亲?
· 佛法活化在生活之中(有声读物)
· 不可不知的供水小窍门
· 佛教具有重大的普世价值(有声读物)
· 什么叫和尚?
· 为什么这些NBA球星都吃素了?
· 忠诚昭日月 义气薄云天——恭逢伽蓝菩萨圣诞
· 重磅消息:小学五年级开始学中医!
· 神秘的心灵感应是真的吗?(点开看更多精彩案例)
· 走近年轻人 引发新的思考(有声读物)
· 有一尊佛,为清净你的罪障而来
· 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声读物)
· 这几条忠告,或许能让你的心更加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