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释说》整体概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源流,对人类生活、心灵从时间的深度和文化的广度上进行了整体的探讨。
书中摘选精编自传喜法师应邀赴同济大学、山东大学等国内高等学府所作的关于传统文化的讲座内容,全面地阐释了中华传统文化脉络渊源,详细地解读了中华民族精神内涵,从衣食住行细微处入手解读民族文化传承之路,是通俗易懂、乐趣横生、不可或缺的一本传统文化类的益书。
第三篇 点燃希望
引言
一、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走近年轻人引发新的思考
三、佛教具有重大的普世价值
四、佛法活化在生活之中
音频版(走路、坐地铁都可听)
第二篇 观澜知源:中庸之道的人生实践
一、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记者:国家的强盛需要把每一个人的力量汇聚到一起。我们现在经常说,要弘扬国学,我想知道您所理解的国学是什么呢?
传喜法师:中国人自古以来所积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现在称之为国学 , 说到底就是“人学”,启发一个人如何去发现人性的黑暗 , 照见光明的自性?这是中华文化深层次的主脉。
国学强调人天相应 , 人天合一,这是华夏文明超尘脱俗的圣人知见,我们的传统文化始终指向让生命去认识人道规律,以及怎样遵循天道规律。人的知见如果进入高级状态 , 是谓文明人 , 社会自然进入良性状态。君子的天下,风调雨顺;小人的天下 , 危机四伏。
“人学”即是圣贤学,克己复礼,克服动物本能,享受文明成果。因而,学问的本质其实是生命的自我发现。
记者:归根到底还是人 , 法师您以此来说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 , 它如何发展和传承 , 那我们的传统文化跟我们的佛学又有什么样的内在的联系呢?
传喜法师:圣人垂衣裳而天下治。也就是,圣人乾智已开,天下方显君子之体。反过来说,天下积重难返之局,只在圣人反掌之间。
当社会渐渐失去原本固有的道德防线 , 陷入集体趋利状态 , 人性的黑暗便有机可乘,表相上看,人们相互不信任 , 各行各业逆流暗涌。我们希望建设文明祥和的社会 , 但我们正在做的,却只是无限制的追求物质财富。
生命是天下父母给予子女的最美好的礼物,智慧是先祖馈赠给子孙最无价的遗产。有精神修养和道德准则的人 , 必然对传统文化有一种本能的渴求。所以传统文化能不能弘扬 , 关键看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是什么 , 有没有投之以诚,让我们的心灵苏醒 , 发现传统文化的至善至美。就像人有肉体和精神两个层面 , 慧行健身,智行养心。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恰如一滴甘露,元亨利贞,以美利天下。
佛教东来 , 传入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极大丰富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维度,两者共生共荣,泽被千秋。儒家以诚为本,佛教以觉为宗。像我们这样的佛门弟子 , 无论衣食住行 , 还是起心动念 , 都以觉照为观。
佛教文化一定程度上保留了我们古人的一些生活习惯和文化诉求。对于尚且没有信仰的人来说 ,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亦是佛门世谛; 对于皈依者来说 , 戒恶积善,修福增慧乃为增上良缘;对于修行者来说 , 观轮回过患,起大悲菩提心,世出世间,直心道场,一路涅槃门。
当代社会欲保存古道,弘扬宗风,既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优秀特质, 也不可忽视佛教文化匡扶正气的道义力量。
未完待续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会每天给您带来一段震撼的阅读体会,音频可保存,走路、坐地铁都可以听。
《文化释说》喜马拉雅有声书
扫描二维码聆听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赠阅新书】活动申请链接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