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释说》整体概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源流,对人类生活、心灵从时间的深度和文化的广度上进行了整体的探讨。
书中摘选精编自传喜法师应邀赴同济大学、山东大学等国内高等学府所作的关于传统文化的讲座内容,全面地阐释了中华传统文化脉络渊源,详细地解读了中华民族精神内涵,从衣食住行细微处入手解读民族文化传承之路,是通俗易懂、乐趣横生、不可或缺的一本传统文化类的益书。
第三篇 点燃希望
引言
一、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走近年轻人 引发新的思考
三、佛教具有重大的普世价值
四、佛法活化在生活之中
音频版(走路、坐地铁都可听)
第三篇 点燃希望
四、佛法活化在生活之中
记者:法师,您弘扬佛法一路走来 , 有没有被人误解过?当您遭遇到这种情况的话,您的内心是一种什么样感受呢?
传喜法师:佛教文化的交流体验很生活化 , 它是鲜活的 , 所以在分享的时候 , 我还是愿意从文化的角度 , 从生活化的角度去看待弘扬佛法这件事。佛教是一种文化 , 是一种生活 , 它本身就是能量的交流。
记者:法师您看啊 , 我发现您的一个特点 , 您在弘法的时候 , 都讲得通俗易懂 , 很生活化、很实践化 , 这样的弘法方式是不是让人更容易接受?
传喜法师:真理无处不在,既在空气中,也在水中, 更在我们生活中。怎么样在生活中分享智慧,去领悟其中的大道? 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微细之中去领悟大道。中国传统文化也好 , 佛教文化也好 , 在这上面有相似性。首先我们自己要去实践 , 实践之后品出味道 , 我们再相互交流的时候就会比较顺畅。佛法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 只要用心去感受 , 就能时刻关照着你的心灵,升华着你的智慧。
记者:大众更能够接受 , 一听就明白。
传喜法师:我讲《道德经》的时候分享过 , 什么是道?道就像交通法规,德好像遵守交通法规,我这样一讲,好多人恍然大悟,这就是道德啊!道就是交通规则 , 德就是遵守交通规则。
记者:你这样一说大家都能明白。那如果从课本上、从电视上看很多人讲授 , 一开始就是长篇大论 , 那大家都很难理解 , 您这两句话让大家都豁然开朗了。
传喜法师:包括去山东讲《观澜知源》, 或许这个话题比较教条化,但是为什么要讲?我做了一个比喻,趵突泉如果淤塞了 , 对济南来说 , 这个地标性景致是不是就没有了?大家一听就都明白了 , 原来研究传统文化这么好。如果传统文化的源头淤塞了 , 这是民族和国家的巨大损失。
我们希望大家知道,儒释道跟我们的生命和生活息息相关。生为炎黄子孙 , 如果我们没有儒释道文化的修养 , 是匪夷所思的。所以大家听起来有味道了 , 我们又讲得很简单。原来 , 谁是心的主人很重要。我们心在想什么?是想低级的,还是想高级的?是想生灭的,还是想永恒的?
我们的文化是道的文化,是不生不灭的文化,但是我们却活在生灭的世界里 , 背道而驰。只要我们把违背道的方面调整一下 , 符合于道 , 我们生命不就转凡成圣了吗?
记者:您讲到这呢 , 我似乎找到一个答案。就是说 , 这两天我们来到咱们寺院啊 , 看到人络绎不绝 , 出来的进去的 , 不停地在来不停地在走。我就一直在想 ,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原来是因为您的弘法方式让所有人都能接受。可以总结说 , 到您这来学佛修佛 , 是快乐的学佛 , 快乐的修佛。
传喜法师:因为每个人都有佛性,所以我们学佛。我们的佛性在哪儿迷失了,不知道?通过到寺院里来 , 跟师父来学习 , 渐渐找到自己的佛性。不是我给予他们佛性 , 他们的佛性本来就在那里 , 不来不去。但是如果没有找到 , 就是迷失的状态。虽然迷失 , 但是佛性还在那里。
许多人在觉醒的时候都会感慨:“这就是我的佛性 , 这就是我生命里的光明 , 这就是我生命里不灭的觉性。”甚至说到父母投胎 , 无论生下来的是男孩还是女孩 , 实际上,我们的佛性没有生过 , 没有谁是佛性的父亲或者母亲。你虽然投胎变成了男孩或者女孩 , 但是你的佛性并没有男性和女性的区别。哪怕死亡的时候,你告别了这个躯体, 这个躯体被送到火葬场烧掉了,但是还有一个东西在,它并不死。就像一个人买股票一样 , 你买到的股票涨了 , 你就发了 , 你买到的股票跌了 , 你就输了。生命也是这样 , 你的脚跟站在生灭上 , 你的生命就是坎坷的 , 就是凄凉的;如果你的生命站在不生不灭上 , 站在佛性上 , 失败都会变得很美丽。因为你站的高度不一样 , 你站在永恒的生命线上 , 一切都会变成生命的庄严 , 你始终都是收获的状态。
记者:就像您所说 ,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性 , 只不过是有的人没发现而已。您通过最直截了当、最简单的方法 , 让更多的人发现了自己的佛性。
传喜法师:如果发现自己是有佛性的 , 你肯定要遵循佛性的活法,肯定要戒恶修善。只有戒恶修善,才对得起自己的佛性。
记者:现在有很多人 , 比如咱们说的那些犯罪行为 , 那些有过恶行的人 , 其实是什么呢? 从我的理解来说 , 很多罪犯就没有发现自己的佛性所在。那如果说早点修佛 , 或者通过师父简单易懂的方法让他发现了他的佛性 , 那可能就不存在这种犯罪暴力了。
传喜法师:一个已经明白佛性的人,会为自己的佛性负责。当一个人迷失了佛性 , 他会随着自己的欲望去行事。所以,犯罪的动机最初都是因为自私自利 , 他违背了自己的佛性。你有佛性 , 他也有佛性 , 每个人佛性都是当下具足的 , 并非人有人无。所以将心比心,是回归佛性后的一种理智关照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有这种同理心 , 才不会把自己不愿意受到的痛苦再施加给别人 , 而是愿意分享自己的快乐。
记者:师父 , 您现在每天不停地在做一个工作 , 就是让更多的人发现自己的佛性?
传喜法师:这是我们生命最重要的财富,也是一种责任和承担。
未完待续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会每天给您带来一段震撼的阅读体会,音频可保存,走路、坐地铁都可以听。
《文化释说》喜马拉雅有声书
扫描二维码聆听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赠阅新书】活动申请链接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