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释说》整体概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源流,对人类生活、心灵从时间的深度和文化的广度上进行了整体的探讨。
书中摘选精编自传喜法师应邀赴同济大学、山东大学等国内高等学府所作的关于传统文化的讲座内容,全面地阐释了中华传统文化脉络渊源,详细地解读了中华民族精神内涵,从衣食住行细微处入手解读民族文化传承之路,是通俗易懂、乐趣横生、不可或缺的一本传统文化类的益书。
第三篇 点燃希望
引言
一、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走近年轻人 引发新的思考
三、佛教具有重大的普世价值
四、佛法活化在生活之中
音频版(走路、坐地铁都可听)
第三篇 点燃希望
二、走近年轻人 引发新的思考
记者:佛教与咱们的传统相伴 , 都是同时几千年沉淀下来的。我们听说这段时间以来 , 传授弘扬咱们的传统文化 , 为什么要向年轻人传播传统文化呢?
传喜法师:当前, 国家非常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交流。我们能参与其中 , 很荣幸。佛门讲人能弘道,真修行者,一定是真为生死,具足刚骨,开发见识。无论戒杀放生,还是食素念佛,都是在修行实践中,真真切切地了悟生命的真相,体验像孝敬自己的父母一样服务众生的菩提心性。
我在山东做《观澜知源》讲座,分享传统文化的文明之光,发现大家在交流中都非常投入,最后他们给出的结论是:值得听 , 值得讲! 这种互动式的交流大有裨益。佛教文化本身更像一个生命体,专家学者不但可以从书本上了解知识 , 还可以透过这个窗口,了解很多传统文化。这是时代的需求,我们很荣幸。
记者:我们大家众所周知啊 , 山东作为孔孟之乡 , 儒家文化的一个发源地 , 世界各地学习孔孟之道、学习国学 , 到哪儿去呢 , 到山东去学习。这时候 , 他们作为儒家发源地的年轻人 , 为什么要请您去讲传统文化?
传喜法师:是的。或许正是因为他们在学术理论上比较权威 , 就更加期待在学术研究体系之外 , 直接面对文化传承人去了解文化现象。有这样的儒学自信 , 他们的文化视野更为宽阔。从学术理论上来说 , 如果我在你们面前讲话 , 叫关公面前舞大刀。从文化传承上理解 , 或许这样一位“道”的实践者,有时候会带去意外的惊喜。
最后讲到儒学的《论语》、《中庸》、《大学》等四书五经内容 , 我们也结合了《道德经》, 结合了佛教的《金刚经》、《心经》和《六祖坛经》。大家怎么融会贯通 , 相互印证。这样不仅了解儒家经典 , 同时也能了解儒释道对同一个问题的各自表述是什么 , 它们的共同性在哪里 , 它们的差别性在哪里。所以那天有佛教的法师 , 有道教的道长 , 也有学术界的教授和专家。
记者:其实我觉得应该是这样 , 应该是从理论上、科研上达到一个高度。您呢 , 是给他们诠释了一个实践的国学 , 从实践当中更生动、更形象化地阐述了佛学 , 这就是说更容易贴近我们的生活 , 更容易接受。
传喜法师:我在表述上比较简单 , 讲座的内容是“中庸之道的人生实践”, 当时走廊里都挤满了人 , 大家在三四个小时的演讲过程中没有一个人离席。
记者:就是说能够不用咬文嚼字地去理解 , 很通俗就能明白 , 能够想到我的切身的日常生活 , 能够结合实际生活加以联想。法师 , 我们通过一些新闻媒体经常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 , 就是校园暴力事件。一个十几、二十几岁的孩子 , 在学校里应该是全身心学习 , 在这个阶段 , 为什么这种学校的暴力事件会频发呢?您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传喜法师:年轻人正处于生理成长阶段 , 生命的自制力还比较薄弱 , 所以孔老夫子说: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年轻人好斗 , 血气方刚 , 这是值得教育重视的一个方面。学校除了自身的管理外 , 还要落在一个“人”字上。现在的孩子,如果不能够自我了解,自我约束 , 很难控制自己。我们佛教讲戒恶行善 , 这个行为准则没有建立起来的话 , 往往只是在追求学分。你忽略什么它就会发生什么 , 你哪里有缺陷 , 它就会呈现出它的后果来。我想大家也在实验 , 是不是引进更多的传统文化。儒释道在教育方面 , 十分注重“德”的教育。就像您在寺院里看到 , 大人小孩到这里都面容慈善 , 很快乐。有了佛教的修养之后 , 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行为准则 , 都会发生非常大的改变,身口意都能得到净化。我觉得这是佛教的智慧教育 , 也是人的素质教育,更是华夏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现在很多的教育者已经看到这些精华 , 关注到这些优良传统对培育人的德行多么重要。我希望看到更多的人运用佛教的智慧去解决社会矛盾 , 包括校园的这些不和谐。
未完待续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会每天给您带来一段震撼的阅读体会,音频可保存,走路、坐地铁都可以听。
《文化释说》喜马拉雅有声书
扫描二维码聆听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赠阅新书】活动申请链接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