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法笔记节选
01 悲愿
少小离尘别故乡,
天涯云水路茫茫。
百年岁月垂垂老,
几度沧桑得得忘。
但教群迷登觉岸,
敢辞微命入炉汤。
众生无尽愿无尽,
水月光中又一场。
师父红肿着双眼,哽咽地念着虚云老和尚的《辞世诗》,几度中断,抽泣的双肩微微颤动,悲戚不已;看的人泣涕如雨,寸心如割。
当年释迦太子看到烈日当空,农夫赤裸着身体驾驭老牛耕田;小虫被翻起,鸟雀飞来啄食。太子生起慈悲之心,寻思众生轮回痛苦的根源,后来放弃王位而出家修道成佛。
十方净土世界不容收留的五逆十恶、下堕恶道、不得解脱之人,佛陀独发悲誓,愿取秽土;发愿不舍弃这些众生,令其结聚生到娑婆世界中来,以他无尽的悲愿、无上的解脱智慧、无边的福报来成就众生,救拔众生出离生死苦海。
“善男子,如我今者,以佛眼见十方世界如一佛土微尘等诸佛世尊般涅槃者,皆悉是我昔所劝化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行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者。未来之世亦复如是。”
历代祖师大德们秉承了佛陀的慈悲精神,心中有悲愿,倒驾慈航,广渡天下苍生;宁愿自己受无量苦,永远不舍弃任何一个众生。“今日的四众弟子,无非昔日饮大悲血,食大悲肉,受用大悲头目髓脑及余身分者也。”
道安大师因国主不信佛法,局势动荡,所以处境十分艰难,甚至不得不四处转徙。慧远大师随师父道安大师栖身山中,“木食修学”。面对眼前窘境,道安大师曾感慨“天灾旱蝗,盗贼纵横,聚则不立,散则不可。”
慧可大师为了表示求到诸佛无上妙道的决心,取利刃,自断左臂“以求无上道”。鉴真大师六次东渡,三遇海难。虚云老和尚百岁之时,遭遇云门事件,惨遭毒打。“假使热铁轮,于我顶上旋。终不以此苦,退失菩提心。”梦参老和尚经历了动荡的岁月,入狱33年才得昭雪,饱尝世间苦厄。
《央掘摩罗经》卷四说:“正法住世余八十年,菩萨摩诃萨为一切众生演说如来常恒不变如来之藏,当荷四担。何等为四?谓凶恶像类,常欲加害,而不顾存亡,弃舍身命,要说如来常恒不变如来之藏,是名初担重于一切众山积聚。凶恶像类非优婆塞,以一阐提而毁骂之,闻悉能忍,是第二担重于一切大水积聚。无缘得为国王大臣大力勇将及其眷属说如来藏,唯为下劣形残贫乞,堪忍演说,是第三担重于一切众生大聚。穷守边地多恼之处,衣食汤药众具粗弊,一切苦触无一可乐,男悉邪谤,女人少信,城郭丘聚丰乐之处不得止住,是第四担重于一切草木积聚。若能荷此四重担者,是名能荷大担菩萨摩诃萨。”
星云大师一生弘法,历尽艰辛。《中国社会科学报》采访大师时,问大师:“在弘法最艰难的时候,支撑您的信念是什么?”
星云大师回答:“我没有觉得什么困难,我只是尽心而已。虽然在我一生的弘法历程中,遭遇到很多阻扰,但都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人家不能理解的,我就多做几次说明……回顾我的一生,我并没有很大的志愿,说要复兴佛教、福利天下,我不敢承担这许多慈心悲愿,但自从我出家以后,念念于心的就是“为了佛教”。为了佛教,我应该本分地做好一个出家人;为了佛教,弘法上的辛苦,也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为了佛教,我要注意己身的威仪,行立坐卧要庄严;为了佛教,我要自我充实,不可以让人轻视出家人;为了佛教,我讲话要诚恳,不能任意乱说;为了佛教,有人批评佛教,我要写文章护法;为了佛教,我要办教育、办文化、办慈善事业等。其实这点小小的事业,也谈不上对佛教有多大贡献。为大众服务,就要尽我的本分。”
众生垢重障深,在五浊世间,如果不是佛陀祖师大德的大悲大愿,我们这些无明众生怎么可能听闻到出世法?“释尊舍无量血肉身分,令我辈成菩提种;我辈犹复不思报恩,尚可为人乎?”
——释妙航
02 首先是要信自己
世间一切事业的成就,出世间一切功德的成就,人生一切宏伟目标的实现,都要靠信心。有信心,就有力量。
信心在佛教修学的过程中是一个非常根本的问题。从初发心直至成就无上菩提,自始至终,信心贯穿整个过程。
修行的层次有高低,信心的层次也有深浅。从初发心直至成佛,无不是由于信的力量的推动,使得我们一步步地从凡至圣,从染至净,所以说信心是学习佛法的根本,也是世间成就一切善法的根本。
我们信什么呢?首先是要信自己。为什么要信自己?因为不信自己就不能树立起一个远大的志向,就不能发起菩提心,就不能成就大菩提果。信自己本来具有佛性,信自己的佛性同诸佛已经证得的大菩提果其性无二无别,只是被无明烦恼所遮盖,所以本有的光明不能显现。
修行的目的就是把遮住自己本有光明的无明烦恼一点点地断除干净,就能显现本有的光明。所以建立信心的首要的问题,是要信自己具有佛性,具有成佛的可能性,具有与佛无二无别的本性。
《大乘起信论》上是说信真如。真如就是佛性。真如通于有情与无情。在无情是法性,在有情是佛性。真如是人人本具,个个不无。修行就是要发掘自己本有的佛性。建立信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信自己有真如,信一切众生有真如,信诸佛菩萨就是因为发现了自己的真如所以成佛。真如是在情与无情上的普遍真理。
——释慧胜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