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华严经》中说:“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已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
文殊菩萨是三世诸佛的智慧总集,殊胜功德不可思议,经典记载,十方如来初发心,皆是因文殊菩萨教化之力。菩萨住锡五台道场,同时深入民间,示同凡人,随机说法,普度众生,留下了很多感应故事……
今天我们来读五髻仙人的故事。
东汉明帝以前,佛教的法音尚未广泛的流布,五台山圣境,听说过的人本来就不多,更何况有人能够深入其境,亲睹灵异。
那个时候,五台山方圆五百里内,都是茂密的森林,到处有虎豹恶兽出没。五峰之间,无路可通,人迹极为罕至。
可是在川流平原之处,却是一些黄冠道人居留的地点,每到月中(农历十五),五峰之间,常会焕发出祥瑞的光彩,到了夜晚并有神灯四处流泻,一般人都以为是神人聚会的仙府。
自古相传,有个仙人,头发结成五个发髻,仙衣飘飘轻若无物。有时独自一人,有时是童子成群相逐嬉戏,游行于五顶之间。游访五台的人,远远望到童子相偕游戏,长相庄重端严,一旦走近了,却又都失去了踪影。总之,或者走出或者进入,都是人所追寻不到的。
有人说,在周朝时,那些仙人就在这山上了;有的人说,仙人游踪五顶的年代,已经无法查考了。后来人迹渐渐稠繁,就较少看到仙人出游了,当时的黄冠道人,称之为“素衣仙人”。等到腾兰开山以后,就不再出现了,后来宝藏经传译到中国,从经中的记载所述,才知道那五髻童子,原来是文殊大士的化身啊!
五髻仙人传
汉明以前,声教未至,台山圣境,闻者尚稀,况造者乎?当是时,五百里内,林木茂密, 虎豹纵横,五峰无路,人迹罕通。其川原之处,皆黄冠所居。每望五峰之间,祥光焕发,神灯夜流,皆以为神人之都。自古相传,有仙人者,发结五髻,衣挂三铢。或独一无侣,或群儿相逐,游行五顶间,望之俨然,近之则失。或出或入,人莫追寻。或云周时即在此山,或云莫穷其始。后来人迹渐繁,其出渐少。当时黄冠,曰为素衣仙。及腾、兰开山后,遂不复现。《三晋异记》云:“无恤登常山,西瞻紫云之瑞,疑雁代间有王气。因猎于五台之阿,倏尔云淡若水,见神人焉。衣素,容若金,俨若熙若。占之,蔬祭吉,遂罢猎而返。”后《宝藏经》至,乃知五髻童子,文殊化身也。
——节选自《四大名山志·清凉山志》
(印光大师修订)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