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华严经》中说:“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已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
文殊菩萨是三世诸佛的智慧总集,殊胜功德不可思议,经典记载,十方如来初发心,皆是因文殊菩萨教化之力。菩萨住锡五台道场,同时深入民间,示同凡人,随机说法,普度众生,留下了很多感应故事……
今天我们来读神英禅师入法华寺的故事。
唐朝神英禅师,沧州韩氏子,少年出家,情操超过松竹,心志坚如金石。年轻时,依从南岳神会大师,学习出世道。
几年后,一天神会大师对神英禅师说:“你的法缘在北方,五台清凉山是你建立法幢的地方,不要在此停滞。”
神英禅师听从教诲后一路向北,唐玄宗开元四年到达五台,住在华严寺。一天斋饭后,禅师独自游西林,穿过云雾深入山中,忽然看到一所寺院,匾额上写着“法华院”。
神英禅师进入寺院巡礼,看到院中有多宝佛塔一座,珠宝玉石装饰,缥缈入云。佛龛住室风铃宝幢,不可胜数,光明照耀四方,烧的是诸天之香。
后面有仁王殿,黄金做瓦,琉璃做壁,栋梁椽柱,都是异宝。殿中设有文殊形像,眼睛头发天青色,身体紫金色。法堂僧舍,弯曲深邃,不能一一走到。僧人形貌光明高大,各自沉默不语。
神英禅师心想在此依清众修行,不知行不行,叩问管事的。管事的允许后说:“你有衣钵,应该拿来。”神英返回取上衣钵,又寻找法华院,什么也没找见,只有森林树木。
神英悲叹发愿,誓终于此,就在那个地方,修建法华院。可惜神英禅师当年修建的法华院,如今已不复存在了。
神英禅师所建的法华院,是按《法华经》中描述的格局:山门一十三间,门内两侧为行宫道场,有文殊、普贤及从属仪仗塑像;山门外有五台山十寺血脉图,内有多宝塔一座,四门为神秘的玉石功德;后为五间护国仁王楼,上有玉石文殊、普贤圣像及其部从,壁画多为吴道子的真迹。寺院建成后,神英禅师专弘荷泽宗的无念禅,兼弘天台宗教义,因此当时的法华院,是五台山荷泽宗和天台宗的道场。
神英入法华寺传
唐神英,沧州韩氏子,丱岁得度,操越松筠,志夺金石。及壮,依南岳神会大师,咨出世道。久之,一日谓英曰:“汝缘在北,清凉圣地,好建法幢,勿滞此也。”英承诲北游,开元四年至台山,憩华严寺。一日斋后,独游西林,披云深入,忽睹一寺,额曰“法华院”。英既入巡礼。中有多宝佛塔一座,珠玉为饰,缥缈入云,龛室铃幢,不可称数,光明四达,烧诸天香。后有仁王殿,黄金为瓦,琉璃为壁,栋梁椽柱,悉是异宝。中设文殊形像,目发绀青身紫金色。其诸法堂僧舍,窈窕深邃,莫能遍探。僧仪光伟,各默不语。英念欲依清众修行,未知可否,叩问执事。执事可之,曰:“汝有衣钵,可即持来。”英回取衣钵,复寻其寺,了无所见,唯林木焉。英悲叹发愿,誓终于此,遂于其处,建法华院。今则破瓦颓垣,无复存者矣。
——节选自《四大名山志·清凉山志》
(印光大师修订)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