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宝的益处,要从恭敬处求

2023-06-07 06:03:00 发布: 人气:6
图片




 



一分恭敬消一分罪业

得一分福慧



图片



观音菩萨的慈悲表现在哪里?表现在菩萨本身的智慧很高,但为了利益众生,祂弯下腰、垂下手,像阿弥陀佛一样,叫“垂手接引”。


这个时代,佛法的弘扬也在借助各种视频、音频等等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这些都是为了让大家看得懂,也看得喜欢,更能入心,这也是现在弘宗演教对众生机的一种方式。但我们不要觉得它离我们很近,都是平时所熟悉的东西,就生不起恭敬心,反而要越发得恭敬,也发菩提心,发广大的心。


印光大师说:“一分恭敬消一分罪业,得一分福慧。”三宝的益处,是要从恭敬处求的。恭敬心就可以自利了,可以得到净化,可以启迪智慧,消除业障。所以,我们坐在法堂里听经闻法,要发着广大心也愿一切众生都能听到佛法,这就更加庄严肃穆。


生恭敬心也是一种训练,这样才能越来越有状态。就像孩子对父母的孝心一样,实际上也是需要训练的。从我们本有的对父母的爱、对父母的依赖,种种自然地情感汇聚起来,就提升到了孝心。孝心是子孙的修养,有先天基础,也有后天情感的培养。



图片



我们学佛也是的,讲到诚心,实际上它又是一个课题;广大心,这又是一个修行的内容。佛教讲出的任何一句话,实际上你用功用功,积累了非常多,最后才能达到效果。


我们只是抛出一个题目,好像老师让学生写作文一样,老师起一个题目,学生如果写得很精彩,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那自然就能得高分。


修行也是这样的,师父说恭敬心,弟子们就要去思考恭敬心是什么。师父说广大心,就思考广大心是什么。虽然师父也解释了,但还是要弟子们慢慢去消化和深刻思考,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大家都会觉得学佛修行肯定要舒服一点,本来学佛就是求离苦得乐嘛,怎么比在家的时候还辛苦呢?那时候自己为了赚钱、为了玩乐也会很辛苦,基本上都不会想到修行也这么辛苦。


所以,听经闻法的人往往就能让自己安住并享受在这个辛苦的状态里。如果没有闻思教法,没有形成这个文化自信,心里没有得到法的受用,就会追求世间的那种安逸。精进是需要动力的,如果不精进、放逸是一种烦恼的话,那降伏烦恼是需要有加持力的。一个很精进的道场,它背后一定有很大的法的加持。


图片


修行也是需要体力的。我们在座的出家弟子也好,在家弟子也好,世间的事可有可无的,你就选择无,或者是少一点有,节约一点精力,学佛的时候用。因为学佛也很耗人力、物力、财力的。


以前,丛山老和尚为了能供养三宝,平时花钱很节约的,能走路就不坐车,能光脚就不穿鞋,真的叫省吃俭用,这样节约出来钱来供养三宝。我们也要节约一点精力来学佛,不要一聊天,精气神就特别足,一听经闻法就打不起精神,这就不太好。要把生命的精力,全心全意地用在跟紧善知识的节奏上,这才是对的。



图片



月明天心

图片

关注更多分享


天心素食

图片

关注美味分享




什么时候听闻佛法,什么时候就可以得到加被


为什么要信佛?因为学佛才是最顶级的改命


修行想达到一个好的状态,是要自己摸索的




相关文章
· 聚焦“文化传承发展”,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 佛弟子应该具有的状态
· 盛世修文 | 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 今日高考,考场外的家长该怎么“神助攻”?
· 大药妙智解疑难(二十四)
· 佛陀制戒的十大功德
· 我们常说“南无佛”,怎么“南(na)无(mo)”?
· 今日芒种 || 勤耕有福,静待欢喜
· 皈依,是皈依什么?
· 学会自己加持自己
· 清凉微漫|事后方知忍为高
· 【隆重推出】《正见》第一集:以炽盛的觉性光芒堪破轮回的假象
· 芳香洁白的佛法莲花,需要大家共同的呵护!
· 追思忆念传印长老 | 一生行持,必有感应!荼毗后现七色舍利
· 祖师们因地制宜的恩德
· 世界环境日 ||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从你我做起
· 世界环境日|关于塑料污染您需要了解的惊人事实
· 如何拥有洞见因果的智慧
· 福城文殊寺安居羯磨 | 珍敬守护,莫令这三月九旬空过
· 大药妙智解疑难(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