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晋(2022)0000034
点击同步收听音频
断生死流 顺解脱道
FORIQINGLIANG
佛陀制戒十大功德
佛陀也不是一成道就制定戒律的,《大智度论》中说,佛成道后的最初十二年都没有制定戒律,是不是因为佛陀制定了戒律才有因果报应呢?答案是否定的。那佛陀为什么要制定戒律呢?
佛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来出世是因缘生法,如来不出世亦因缘生法,性相常住。所以纵使佛法、三宝都不存在于这个世间,因果也是这个宇宙的规律,也不会消失,万事万物都有它内在的规律。佛陀以衪的智慧能够详细地知道所有的因缘果报,因悲悯众生而制定了戒律,就可以断生死流,顺解脱道,这就是佛陀制戒的一个最基本的悲心。
制戒有十种功德:
第一、“摄取于僧。”佛陀制戒的第一个目的就是出家人应该有这样的行为准则。
第二、“令僧欢喜。”大家共住在一起,有共同的行为准则,只要不违越于这个戒律,身心就会得清凉,就会生欢喜。
第三、“令僧安乐住。”有了这个戒,大家就会知道自己有哪些是不如法的,当僧团作法的时候,他自己就会有怖畏心。虽然大家一句话也不说,但他就会惭愧,如果是持戒清净的人,也会安心。佛陀制定了这个准则后,大家自然地就有了自我标准,也不会起嗔,所以僧众能够安乐。
第四、“未信者信。”有戒律摄住的修行生活具足威仪,不犯众过。令见者欢喜,就会信心增上,信众对这样的僧团就会有恭敬心。
第五、“已信者令增上。”没有信仰的人看到这样的僧团,就会转变他的观念,从没有信到信。已经信佛的人,看到后就会更加地信心充满,欢喜充满。
第六、“难调者令调顺。”基本上每个人都是这样,如果没有规矩的话,也就没有标准了。制定了标准之后,我们的心会被调伏,所以能令难调者得调顺。
第七、“惭愧者得安乐。”有了这样的标准,哪怕我们在执行上有时候不能完全达到,也会心生惭愧。惭愧也是一种正念、道念,抱持着这样一种惭愧心,通过忏悔、发露,内心也能得到一份自在,在修行的路上就能平稳地走下去,获得安乐。向佛发露也好,向僧团发露也好,自己内心这种覆藏的罪过,就像被光明照耀一样,荡然无存。
第八、“断现在有漏。”比如小乘的戒律,着重还是断欲界的漏;而大乘的戒律,对三界的漏都能遮止。
第九、“断未来有漏。”戒是清凉,不仅可以断现在的有漏,持戒后如果产生了一种好的人生态度,甚至养成了一个好的习性,那防非止恶就会非常娴熟了,未来和当下的那些有漏业也会被遮止掉。
第十、“令正法久住。”僧团只要依止佛陀制定的戒律,正法就住在世间。
佛戒有这十种功德。
//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