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
环境
。
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
讲到底要落实在每个人的身上
它最终要面对的,是克服每个人的贪嗔痴
今天是6月5日,世界环境日。该主题活动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牵头,自1973年以来每年举行一次,现已发展成为最大的全球环境宣传平台,来自世界各地的数百万人参与保护地球。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今年的口号是“减塑捡塑”,旨在提高人们对于塑料污染的危害认识,鼓励人们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并促进循环使用。
中国六五环境日的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三千年前的环保意识
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之后,对资源的开发是前所未有的,每个人制造的碳排放量都在逐年增加。由此造成的温室效应,正在以各种方式回馈给地球和人类,甚至成为一种严重的人类生存危机。
现在有很多积极改变气候的方式,而且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联合国气候大会提倡人类改变生活方式,在节约能源方面就讲到了佛教徒最自豪的素食。吃素不单单是尊重生命、救护生命,还是一种非常积极的拯救地球的方式,如果每个人都能努力减少碳排放,就可以减缓气候转暖,可以拯救地球。
佛教徒在这方面是领先者。佛教徒的生活方式,从技术层面到道德层面可以说是最符合于减排标准的,这种生活方式是科学的也是人道的,在不知不觉中就能够“利益人天”。
佛陀教诫弟子们要爱护大自然,甚至落实在花草树木、绿色植被和水源上。出家人为什么要安居?安居制度从佛陀时代一直延续至今,已经三千多年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不忍心踏生草。因为春夏植被繁茂,多走动的话容易踏到这些植物,修行人不想妨碍绿色植被的生长。我们现在也强调要保护高原草甸,就是因为它是非常脆弱的一个生态链。
佛陀讲过溪水神不喜欢我们把整只手伸进溪水里,洗手的时候最好拿一个器皿舀出来到外面洗,用多少就取多少。这样你只占有那一小杯水的资源,如果手伸在溪水里,整条溪水都会被污染,你使用了整条溪水的资源,也损了自己的福报。
佛陀潜移默化地让我们形成了珍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印刻在我们心里。甚至头陀行最模范的一个修行者,从饮用到一天生活用水,限量为两斤半,竟然量化到这种程度。
传统文化由传统文化人来承担、解释、示范,传统文化人有传统文化的生活,这种生活在衣食住行、行住坐卧中,贯穿了爱护自然、珍爱生命的思想和行为准则。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佛教,祂又是人类最科学、最人性、最道德的一种教育和生活方式。有了智慧的平台、智慧的思维、智慧的生活模式,那就是地球文明中的最先进者。所以我们要充满自信,同时也像科学家所期望的那样,希望佛教文化的智慧可以造福人类。
我们自己充满了这种自信和自豪,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就是优秀的思想、优秀的行为准则的复兴。这种价值观成为普天下的价值观的时候,不仅能够改善气候,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净化心灵。
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讲到底要落实在每个人的身上,它最终要面对的,是克服每个人的贪嗔痴。贪嗔痴遏制住了,戒定慧开始修了,就没有那么强大的贪欲要去占有、消耗那些资源了,碳的排放从根本上就可以减少。
——三参法师
日常生活的环保,从你我做起
绿色出行
绿色出行,节能低碳。鼓励践行“3510”出行:3公里内步行、5公里内骑车、10公里内选择公共出行等绿色低碳的方式。
节约用电
树立节约用电的理念,使用高效节能的照明光源,出门随手关灯、拒绝白昼灯、长明灯、无人灯。
杜绝使用一次性餐具
杜绝使用一次性餐具。长期、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在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外出就餐使用消毒餐具或自带餐具,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
减少使用塑料袋
减少使用塑料袋。市场买菜、超市购物尽量选择可以多次使用的环保购物袋,既环保又方便。
节约水资源
节约水资源,人人有责。用水时控制开关大小控制水流,用水后随手关紧水龙头,节约每一滴水。
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
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洗衣粉一般都使用磷酸钠作为助洗剂,洗涤后,含磷废水流入江河湖泊,造成水中蓝藻生长迅速,水体流动减缓,鱼类及其他生物因缺氧死亡等后果。而且,洗涤后的衣服容易引起皮肤瘙痒等不良症状。
生态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做起,从你我做起,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月明天心
关注更多分享
天心素食
关注美味分享
往
期
回
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