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集否?”——“僧已集。”
“今日集僧何所做为?”——“结夏安居羯磨。”
2023年6月3日,农历四月十六,古文殊寺全体僧众云集摩尼宝积佛殿,行安居羯磨法,标志着僧团正式进入九旬安居。
佛历三千零五十年,四月十六夏安居羯磨。我们在大圣五台山福城文殊寺,依僧伽蓝大界安居。本师释迦牟尼如来为头筹;大圣文殊菩萨摩诃萨为第二筹;文殊菩萨所住福城五百阿罗汉及携一万菩萨安住清凉山;我们在座一百九十五人;再有我们文殊寺师太公虚云老和尚、师父老人家悟公上人,我们中兴祖师东晋德相长老,及护法韦驮菩萨……从数字上来说,我们安居共有一万余位。
实际上,按照五台山过去的习俗,方圆五百里都在大界内,如果按照文殊菩萨的“一真法界”,那更是不可限、不可量了。所以,从数字上可以说是一万余众,实际上是无量无边。这个圣地哪里是我们凡眼所能测度的呀?!
在圣地安居,我们有这么殊胜的一个所依境,虽然我们依着有相的僧伽蓝的大界,但内心要去思维,要以大圆觉为伽蓝,以佛制为所依境。
《百丈清规证义记》里有云:“结夏安居,自佛制以来不拘宗教,未有不遵者。”宗门把历代祖师的安居所说法整理出九十则,今天略举数则,以见大意。
“白云端云:安居之首,禁足为名。禁足之意,意在进道而护生。真净文云:十方聚会,三月一结,息狂妄心,除苦恼热,获胜清凉,证大寂灭。到波罗岸,出生死辙,以此圣制,故不虚设。
又云,兹日夏首,众僧结制之辰。泐潭山比丘克文与清净大众,踞菩萨乘。修寂灭行。以大圆觉为我伽蓝。身心安居平等本际。涅槃自性无系属故。今我敬请不依声闻。当与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三月安居。”
祖师也告诉我们,安居不仅仅有我们现前僧,还有声闻、缘觉僧,实际上,我们要观想与十方如来及大菩萨共同安居。
“为修菩萨无上妙觉大因缘故。离诸垢染清净梵行。若能如是。所谓如莲华不着水。心清净超于彼。五祖演云,此夏居白云,禅人偶聚会,三月九旬中,尊卑相倚赖。粥饭与茶汤,精粗随分耐。逐意习经书,任运行三昧。彼此出家儿,放教肚皮大。”这个“肚皮大”,是指我们的所缘境、内在的智慧境界要大。
“石屋珙云:今朝四月十五日,行脚师僧念头息。草鞋乾晒待秋风,金锡罢游留靠壁。鸬鹚偏爱守空池,凤凰岂肯栖荆棘。平生肝胆向人倾,相识犹如不相识。噫,如是说法,岂非禅宗轨范。何今之不然也。”
古来大德对于安居一事,都是告诫:外要摄足,内要息除狂心,然后依佛的教导,修戒定慧三无漏业,乃至期待着能惑尽智朗,证五蕴皆空。
虽说我们要离三心、证四智,实际上按照修行的次第,现在最殊胜的就是要证人无我。人的虚伪性,你会发现这个电流是可以断的,而且断完之后再回来看,纵使它未断时,也是虚妄相,业障如瀑流啊!
我们现在没有断,就是第六意识没有停下来,也就更没办法触到第七意识。如果第七意识的电源一断,就可以看到第八阿赖耶识,然后转阿赖耶的这种识为大圆镜智。
有了大圆镜的智慧之后,虽然第七末那的瀑流还在,但就会转染成净了。曾经是无明的这个瀑流,此时就转成清净的本性的瀑流了。第六意识烦恼的分别识,此时就能转为妙观察智了;眼耳鼻舌身,过去是被业力推动的无明的造作,也可以转为清净抉择的成所作智了。
在这轮回的世间,出烦恼家、出那个系缚我们的家都那么困难,那我们现在已经得出,而且还能住在圣地,还能浸润在如来圣教的法脉里,我们的身口意能够按照佛法去产生闻、思、修慧,实在是殊胜难得的。
我们现在圆顶方袍坐在这里,这是命中注定的吗?不是的。你已经超脱了。也许你会说:我还是凡夫肉体啊!纵然是凡夫肉体,也不一样了,你已在圣法流中啊!这已经不是我们凡夫肉体的呈现了,“虽然不是真罗汉,也搭如来三顶衣。”我们圆顶方袍,已经成为佛法王座下的子孙了,已经不是原生态的了。
我们依着佛制,与诸大菩萨,与诸大阿罗汉,与圣贤僧一样,坐在这里,为千佛所护念,为龙天护法所护佑,所以,当生大欢喜,珍敬守护,莫令这三月九旬空过。
——三参法师
于癸卯四月十六五台夏安居羯磨开示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