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诸佛以诸法空性为座。所以从菩提迦耶菩提树下的金刚宝座,到中国五台山的金刚宝座,是连为一体的。前际后际,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同一坐处。
对众生来说,虽然迷者为众生,但是我们本觉的特征也是这样的,也是跟十方诸佛的金刚宝座是同体的。我们没觉悟的时候呢,这个本觉是隐状,它只是隐,我们不得它的受用,它的本质是在的,本性是在的。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佛的原因!
祖师跟我们说,之所以学佛,其中有一个原因就叫不要辜负自己的这个圣性,不要辜负己灵。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有佛性的!
《法华经》里说,“如衣中宝”!就如贫子他本有家财万贯,可是这个流浪的贫子他不知道他家财万贯,不知道他是富二代,却为了一口饭食奔波、受人欺凌、遭遇困苦。所以我们学佛就是找回我们的佛性。皈依三宝,亲近善知识,听经闻法,觉悟我们的佛性。觉悟之后,这“一觉”是什么,那就是开天辟地了,叫“始觉”,以始觉觉本觉。一下子发现了我们的这个衣中宝珠,发现了我们自家财富,这时候干什么?那你就可以六度万行了啊。你自己家那么多钱,那么多财富,你要布施啊,对不对,供养啊,精进啊,六度万行,你会大做好事,对不对?!
所以一切菩萨的事业实际上就是我们的衣中宝珠,就是我们佛性的力用。你有了佛性,你拿它干什么呢?就会“众生无边誓愿度”,对不对?!“烦恼无尽誓愿断”。所以当这个无边的力用发挥起来的时候,这种力用产生的就是后天的功德力,这个资粮。虽然后天有无边的资粮可以积累,但它还是应于先天的,应于本觉的,所以《金刚经》里说,“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令一切众生皆入无余涅槃,而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这是指什么呢,就是无边的力用去广度众生的时候,但实际上本性是无为的,本性还是清净的!
从佛法上,从“能”和“所”上就分本觉是本体,是能成佛的主因。那我们所积累的无边的功德资粮,那叫福慧圆满,是所修的功德。虽然所修的功德圆满,最后还是归于这个本体,本体还是无功用的。所以《金刚经》里说,它说就是我广积资粮,这么多八万四千法门对我,对佛陀来说,这都是还是无所执着的。过去心不可得,当下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离诸相,去三心。祂说诸善法我都不住,更何况恶法呢?“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个法是代表诸佛一切菩萨的好的法,正面的法。
「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佛陀说这么殊胜的法,我都不取相住,更何况那些非法的呢,更不会去在非法上。我们众生呢就是我们善法不懂,天天在非法里。害得自己轮回,还害他人。这个就区别太大了。虽然我们同有佛性,大家都有佛性,本体上是跟十方诸佛都有的,但是因为不觉悟的缘故,我们就颠倒,颠倒专门有一个佛教名词称为什么呢,叫背觉合尘。背离我们自己的本觉,而把我们的命在这个唯物的世界观里,看诸相,就在相、在业力里面,在业力里面妄认为己。他不知道这是业流流转、业力流转、因缘和合,他在诸相中起执着,人执法执,在业报中他执为真实,所以他就产生贪嗔痴,恶法就会生起来,害己害他的。
所以如果我们众生觉悟了,那这世界一定是庄严的世界,只有佛法才能究竟地利乐有情,只有佛法才能真正地庄严国土。它不仅仅是每一个生命应当趣向的,应当皈依的,也是我们整个人类文明的出路。过去、现在、未来,这个地球上四生六道众生,所有众生的皈依处和出路——依佛法离苦,依佛法得乐,依佛法证涅槃,证菩提!
——传喜法师
扫码关注 宁波慧日禅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