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农历二月二十一
大行普贤菩萨圣诞
普贤菩萨
大乘佛教四大菩萨之一
具足无量大行、弘深誓愿
是大乘菩萨行大愿的代表
被誉为“大行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象征理德、行德
与象征智德、正德的文殊菩萨相对
同为毗卢遮那佛的二胁侍
并称为“华严三圣”
《法华经》指出:只要虔诚信奉,普贤菩萨将于与诸大菩萨一起出现守护此人,令他身心安稳,不受一切烦恼魔障侵扰。
相关经典里记载:若有众生于此菩萨如法修持、祈求,则终不堕三恶道,定增寿命;终无夭死短命之怖,亦无恶梦魇魅咒诅恶形罗刹鬼神之怖;亦不为水火兵毒之所伤害;而且能具大福智,胜愿圆满;官位高迁。
Samantabhadra
01名号由来
《悲华经·诸菩萨本授记品》记载:在久远的过去,有个叫删提岚的世界,佛号宝藏如来。有一转轮圣王叫无诤念,他的第八个儿子叫泯图。泯图在宝藏如来面前,发下菩提大愿:“世尊,愿我修行菩萨道时,要当胜于余诸菩萨”,宝藏如来大加赞叹:“善男子,汝今世界周匝四面一万佛土清净庄严,于未来世复当教化无量众生令心清净,复当供养无量无边诸佛世尊。”凭借这个因缘,为他改名为普贤,并授记他在未来北方的知水善净功德世界成佛,号智刚吼自在相王如来。
《大日经疏》云:“普贤菩萨者,普是遍一切处,贤是最妙善义。谓菩提心所起愿行及身口意悉皆平等,遍一切处,纯一妙善,备具众德,故以为名。”
唐奎圭峰宗密大师对普贤菩萨的释义:
从体性上:“体性周遍曰普,随缘成德曰贤”;
从圣贤位上:“曲济无遗曰普,邻极亚圣曰贤”;
从自身德上:“德无不周曰普,调柔善顺曰贤”。
Samantabhadra
02住栖道场
《华严经·菩萨住处品》中记载:「西南方有处名光明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曰贤胜(普贤),与其眷属三千人,常在其中而演说法。」
《华严经》记载,善财童子伫立妙高峰上,观此山如满月,大放光明,因此峨嵋山又称大光明山。晋隆安三年(399年)慧持法师从庐山入蜀,在此修建普贤寺,供奉普贤菩萨。相传峨嵋山成为普贤菩萨道场,即由此而来。
——印光大师《重修峨眉山志序》
Samantabhadra
03 佛陀授记菩萨与中国的甚深缘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里,文殊菩萨教化善财童子开了根本智,并让他去参学善知识,直到第五十三位菩萨才遇到普贤菩萨。童子请求为他解说“佛功德海一滴之相”,普贤菩萨便为其说,若想成就如来的功德门,则应修习十种广大行愿。
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
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
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
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
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普贤行愿品》就是一个人从凡夫到成佛,从有漏到无漏,达到生命最圆满状态的一本经。经是道路,是我们转凡成圣,乃至成佛的方法。不管是从十信、十行、十回向、十住,到十地,五十三位,普贤菩萨在这里就用十点概括了。
《普贤行愿品》出自《大方广佛华严经》,是《华严经》的核心内容,而普贤菩萨十大行愿又是《普贤行愿品》的精华所在。十大行愿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作为归宿,足见信愿念佛求生净土一法,实为释尊一代时教中至极圆顿之妙法。
这个地球上加持力最大的就是汉文的《普贤行愿品》,佛陀亲口授记这部殊胜的经典将由东震旦土人(中国人)来保存、继承和弘扬,这是中国对整个人类历史未来的必然担当!
点击图片观看普贤行愿品讲记全集
Samantabhadra
04 一切业障在普贤菩萨光明下皆无可覆藏
墨宝:毗卢性海
普贤菩萨的光明,比太阳光亮百千万亿倍。不管我们在哪里,在树下,在山洞里,普贤菩萨的光都能够照到我们。乃至宇宙里一切充满生机的四生六道、有情无情,都在普贤菩萨的光明的身体之中。
“大象”是普贤菩萨的坐骑,“大象”表佛的体性“广大、有力、光明”,这个光明也是普贤菩萨,此光明不需要“点”,只要“悟”,有点则有灭,真正普贤菩萨的光明为不增不减的大光明藏。
普贤菩萨在《华严经》里说,众生无量劫来所造的罪业,如果有形体的话,尽虚空都不能纳受。但再厚重的业障,只要向普贤菩萨忏悔,念金刚萨埵、念百字明,得普贤菩萨的光明照耀,就都可以消除。
这也需要我们建立在菩提心的基础上,用这个忏悔的方法去造福一切众生,尤其是被我们害过的众生。以前因我们的贪瞋痴使它们深受痛苦,现在要以我们的正知正觉来使它们离苦得乐。它们得救了,我们的命运自然也就转变了;我们的智慧也将在这个过程当中如受春光,日日增长。值此殊胜吉日,望大众广行诸善,愿一切有情福慧双增,消灾免难,如意吉祥!
南无大行普贤菩萨摩诃萨
南无大行普贤菩萨摩诃萨
南无大行普贤菩萨摩诃萨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