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中国佛教协会第八届理事会会长、中国佛学院名誉院长、北京市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北京市佛教协会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会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十一届委员、十二届常委,十二届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委员会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常委,知名爱国宗教人士,江西庐山东林寺退居、北京法源寺座元传印长老,于2023年3月10日(农历癸卯年二月十九日)23时16分在江西庐山东林寺净土苑俶行轩念佛声中安详示寂。世寿97岁,僧腊70年,戒腊68夏。
长老的一生
历经岁月的洗礼,禅宗历久不衰,到近代,虚云老和尚更是身系五家法脉,成为禅宗泰斗。为了让法脉得以流传,虚云老和尚培养了众多弟子,而这些得法弟子中,尤以十大弟子较为著名。
他们时刻谨记虚云老和尚的“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慈悲理念,把法脉传承和发展下去,而传印长老就是其中一位得法弟子。
传印长老一心向佛,在27岁出家,后得近代高僧——虚云老和尚的器重,得其法脉传承,一生致力于弘法利生,留下其传奇的一生。
亲近虚云老和尚,得其衣钵传承
在1954年,因缘成熟,来到江西省云居山真如寺正式出家,任夜巡、司水、行堂。次年,虚云老和尚亲自为他授具足戒,得以亲近虚云老和尚,成为贴身侍者,伴随左右。
有缘得以聆听老和尚的教诲,并记下他的一言一行,深得虚云老和尚的器重。得虚云老和尚传其沩仰宗法脉,为第九世,得法名宣传。
传印长老得虚云老和尚法脉传承,更是记录他的一言一行,伴随在其身边,直到1959年圆寂。
修行之路
在1960年至中国佛学院学习,深入三藏,学习佛典,受到高僧的器重和栽培。5年后获得本科毕业,随后回真如寺,任典座兼副寺。
1966年,于垦殖场种菜,过着一边劳作,一边修行的简单生活,持续了8年时间。1974年,到采岑山当护林员,守护了5年。
1979年,在中国佛教协会研究部工作2年,随后于1981年,来到京都净土寺佛教大学深造,学习了2年,对佛法有了更深的领悟。回国后,在中国佛学院任教务长,两年后,成为副院长。
弘法利生、利乐有情
传印长老一心向佛,并时刻牢记其师虚云老和尚的谆谆教诲,利乐有情、普度众生。1994年,众望所归,成为江西庐山东林寺住持。在此主持期间,讲经说法,为大众解疑答惑,并言传身教,劝导世人要多行善事、一心念佛,往生净土。
72岁时,任北京市佛教协会会长,次年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任职期间,更是用佛法的智慧,去慈悲为怀,培养人们的正知、正见,从而正信佛法。为了弘扬佛法,还曾多次著书,如:《从远古到释尊家系》《佛传艺术拾零》 等。
传印长老牢记虚云老和尚的教诲,以慈悲为怀、普度众生为己任,真正地让法脉传承,并得到发展,曾在担任会长期间,为佛教的发展呕心沥血,把我国的佛教文化传向世界,受到佛家四众的尊敬。
▲传印长老与悟公上人、茗山长老于莆田广化寺主持法会
▲传戒
▲传印长老与悟公上人
▲传印长老与星云大师
长老的开示
01。关于禅宗及佛教中国化
禅宗,实乃中国佛教契理契机之完美体现者。在我国佛教史上,有数段光明,为世人所瞩目。佛教初传,言殊俗异,思维各别,故扞格多起,故有东晋道安等辈出,孜孜于佛教之中国化,为中国佛教开启一片生机。此为中国佛教之第一段光明。
迨至唐代,八宗并耀,如日丽天,宛如佛世,然佛教远离大众,贵族化、学术化之嫌亦日渐明显。故有六祖大师等辈出,高扬“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力倡佛教之大众化,为中国佛教重启一片生机。此为中国佛教之第二段光明。
清初废除试僧制,遂致僧质逐渐趋向低劣。晚清以降,愈显佛门秋晚,僧纲不振,佛门沦为社会上无出路、欲自杀者避难之所,于社会现实殊无裨益,为大众所弃,故有太虚大师等辈出,高举“人间佛教”之大旗,倡导佛教之现实化,为中国佛教再启一线生机。此为中国佛教之第三段光明。
厥后,“人间佛教”之口号,蔚然为中国佛教未来发展之根本指针。中国佛教,不论在祖国内地,或香港、台湾,皆以“人间佛教”为宗旨,切实利益社会人群,纷呈异彩,气象万千。
选自《清风明月(第四辑)——生活禅开八万门》,内容为传印长老在净慧长老示寂三周年追思纪念会上的讲话。
长老的开示
02。时代处末法,心中有正法
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政治开明的现代盛世,佛教也日益走向繁荣。然而,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头脑,因为越是这样的时代,许多人包括佛教界在内越容易贪图享受,追求奢华,放松戒律,不讲修持,整个社会充塞着浮躁、贪婪、淫逸、自私之风。这是一个物质的丰盛年代、精神的“末法时代”,物质与精神严重失调,影响社会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最重要的是影响人们自身内心的和谐,因此,这也是一个危机四伏的时代。孟子曾谆谆告诫我们后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任何时候都要保持警惕,否则,恶业所至,万劫不复。
因此,当我们面对弊端丛生的社会包括佛教界之时,我们要像慧思大师那样,决不是哀之、叹之、怨之、讽之,而是勇敢面对,革之、改之、化之、新之,时代处末法,心中有正法,以大乘之精神,以止观之方法,用慈悲与智慧,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给人类心灵一片净土。和谐世界,从心开始;创造和谐,从我开始。
(本文系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为《慧思大师文集》所作序言)
长老的开示
03。念与念佛
所谓信,是要深信,而非一般的肤浅的接受;所谓愿,是要切愿,而非一般的似有若无的希求;所谓实行,是要认真的、切实的修持,而非一般的悠悠泛泛的所谓修持。修持之所以不力,是由于愿心不切,愿心之所以不切,是由于信心不深。
依净土法门而言,信愿行三者中,愿心尤须强调。此愿心中,既有自已所发“厌苦”“欣净”之愿;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仰仗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特别是其第十八愿的“十念必生愿”。正是由于具有如是之功德力用,超越了佛法中“难行道”法门,乃得我辈下愚凡夫能够如愿以偿往生弥陀果报净土。
摘自传印长老开示《佛说阿弥陀经》
以笔墨为佛事
长老为当代禅宗、莲宗高僧,学识渊博,著作等身,书法也尤为精湛,以笔墨为佛事,修养心性,广结善缘。
祈愿不舍众生,再来娑婆度众!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