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我们佛弟子聚合在一起学习佛法的时候,可以观想十方三世一切圣贤僧加被我们,乃至观想我们置身于一个场景,比如说“灵山会上佛菩萨”,去思维“法华未散,灵山犹在”的圣境,这样的共善业就是佛弟子的一种幸福。
2017年年初的时候,我们一百零八个团员去朝拜印度的八大圣地,特别是来到灵鹫山的时候,天气已经开始热了。当我们从菩提迦耶出发的时候,因为前一夜下了雨,所以一路不染纤尘,清新的空气中弥漫着雨后植被的芳香,令人心情愉悦。我们满怀法喜地到了灵鹫山,坐在佛陀说《法华经》的地方,恍然之间云为盖,感受着凉风习习……
那次的团员是各地的义工,很和合,基本上都是听过教法、有过闻思的,所以朝圣的时候,除了脚在走,眼睛在看,实际上我们的心早就超越了时空,要去见本师佛陀。
▲圣地——灵鹫山
▲ 圣地——灵鹫山佛陀说法台
佛陀是超时空的,是无量光无量寿的。此时此刻释迦牟尼佛也是在的,而且功德没有减少,威光赫奕一点不减少。而且佛陀示现涅槃之后,又化现出很特殊的一种身份——诸佛果地不增不减的状态。
释迦佛陀来到人间,八相成道只是示现,有妈妈爸爸,在王宫成长,学文习武,甚至也结婚生子,思维人生——在四个城门见生、老、病、死。
祂来人间的这一趟示现,是那么贴近我们,跟我们有着同样的人生经历,我们也有父母,也会遇到成长的烦恼,也会思维人生、思维世界。佛陀就是这样跟我们同频道,带着我们走向解脱。
▲ 约6世纪,北周莫高窟第428窟,西壁壁画
但众生还是迷惑于佛陀的涅槃,难以想象佛陀内在的境界。佛陀的智慧音声已经发出来了,但是救度众生的教法怎样在这个人世间延续?僧团怎么建立?
所以佛陀嘱咐迦叶尊者:迦叶,阿难未得四果之前,你不能入灭。同时也嘱咐阿难尊者:你未来的弟子出生在什么地方,父母叫什么,你遇到他,要授之教法,令其悟道。
佛陀对教法一代一代的传承是非常明晰的,一直授记到西天二十八祖,东土也有。就像达摩祖师一样,他的师父跟他说:“东震旦土(中国)有大乘气象,你的教法应当传到那里,这是你的责任。”实际上祖师是知道的,可以超时空看得到。达摩祖师来中国,成为东土第一代祖师,并且这样子一代一代传承下来。
这样的授记有没有变数呢?如果传承的衣钵都有固定的人去承接,那我们算不算数呢?这个定数里是有不定数的。
所以天台宗智者大师判教的时候说“秘密”,秘密实际上就是定数,是不能说的。未来重大的事有时候不能提前说,否则会出现违缘。
有一些就是他们的事业,属于不定数。比如达摩祖师一生度多少弟子,这是不定数。这个不定数由因缘、愿力、行为而决定,是从愿菩提心、行菩提心而来的。
佛法一直传承到今天,乃至到未来,都是有一条生命主线的,这就是佛教跟世间的学问不一样的地方。实际上很多授记我们看不到的,看到也是需要因缘的。
大家出家了,以后能不能成才要看当中的因缘。因缘殊胜,果就殊胜。你说谁一定能成就,谁一定不成就,有没有这个定数?没有的。
所以佛陀在涅槃的时候重申这个问题:不能说一阐提不能成佛。一阐提遇到好因缘,知道自己错了,忏悔业障、戒恶修善,也是能成佛的;也不能说谁就一定成佛,这个人遇到坏因缘了,也照样善根磨灭,最后变成一阐提。这个人一丝善都没有,一点可取之处都没有,纵使这样子的人,佛菩萨也不舍弃的,一直惦记着,想尽办法给他制造学佛法的因缘。
就像我们现在讲课一样,至少听过经、闻过法、尝到过法味的人不会偏差太多,否则会造业的。我们在一起学习也是为了利益大家,所以听法要有清净心,甚至要发广大心。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