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非众生过,此乃烦恼过——日诵净行品89愿

2022-10-30 00:00:00 发布: 人气:5
图片




《净行品》偈颂第六部分是“乞食道行”,这部分内容讲的是,菩萨在乞食途中是如何发愿的,包含五十五愿,大分三段,即“游涉道路”十二愿、“所睹事境”十九愿、“所遇人物”二十四愿。


我们继续学习“所遇人物”二十四愿:


见严饰人,当愿众生,三十二相,以为严好。

见无严饰,当愿众生,舍诸饰好,具头陀行。

见乐着人,当愿众生,以法自娱,欢爱不舍。

见无乐着,当愿众生,有为事中,心无所乐。

见欢乐人,当愿众生,常得安乐,乐供养佛。

见苦恼人,当愿众生,获根本智,灭除众苦。

见无病人,当愿众生,入真实慧,永无病恼。

见疾病人,当愿众生,知身空寂,离乖诤法。

见端正人,当愿众生,于佛菩萨,常生净信。

见丑陋人,当愿众生,于不善事,不生乐着。

见报恩人,当愿众生,于佛菩萨,能知恩德。

见背恩人,当愿众生,于有恶人,不加其报。

若见沙门,当愿众生,调柔寂静,毕竟第一。

见婆罗门,当愿众生,永持梵行,离一切恶。

见苦行人,当愿众生,依于苦行,至究竟处。

见操行人,当愿众生,坚持梵行,不舍佛道。

见着甲胄,当愿众生,常服善铠,趣无师法。

见无铠仗,当愿众生,永离一切,不善之业。

见论议人,当愿众生,于诸异论,悉能摧伏。

见正命人,当愿众生,得清净命,不矫威仪。

若见于王,当愿众生,得为法王,恒转正法。

若见王子,当愿众生,从法化生,而为佛子。

若见长者,当愿众生,善能明断,不行恶法。

若见大臣,当愿众生,恒守正念,习行众善。







图片


图片




Manjusri Temple

日诵净行品




图片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见背恩人,当愿众生,

于有恶人,不加其报。



When I see an ungrateful person, 
I vow that sentient beings 
Will not take revenge 
On evil and malicious people.




【广释】假使面对忘恩负义的人,当愿一切众生,对于有罪恶的人,要以德来感化,而不要生出嗔恨心、报复心,要怀慈悲心、怜悯心。月称菩萨有一个很透彻的偈子说:“此非众生过,此乃烦恼过,善察具智者,于众不生瞋。”



图片


图片

无论布施的多寡,不要给自己求受果报。“施不望报”,我们中国的儒家也是这样的想法。布施望报的时候,你是有所企图,那不是布施了。乃至于布施虽然很少,也希望人家还报,这已经不是行布施了。“老想着,我做了好事了”,那样你的目的就不纯了。




图片


图片

古文殊寺简介

菩萨戒的功德力

这个见是成佛的因

不要把向道之心变成缺点

为什么不能把功德福报回向给轮回

甘露醍醐 |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菩萨

老和尚在梦里这样告诉他

是否在别人的眼光中迷失了自我?

【清凉福城】打造美丽的天空之镜

孙悟空神通广大,为什么不背着唐僧一个跟头飞到印度?

“若愚”,是一种智慧的选择



图片



相关文章
· 义成王子广行布施(二)
· 去看一看外面的天空有多大
· 印光大师:如何得念佛三昧
· 放生、不杀生,就是从地狱中自救 (上)||《地藏菩萨传》(第41回)
· 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
· 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大师诞辰纪念日|吾本来兹土 传法救迷情
· 这个字很难做到,却是修行人的必修课
· 面壁九年、只履西归,带你走进禅宗初祖的传奇一生〡达摩祖师圣诞
· 有道,就是温暖的人间
· 义成王子广行布施(一)
· 音乐,是开智慧的方便法门
· 什么叫做惭?什么叫做愧?怎样才能生起惭愧心?
· 君子不争 谦养其德
· 知恩报恩,是大乘菩萨的高贵品格
· 时间和空间,是一定的吗?
· 咒语的功德不可思议
· 慈力王布施血肉
· 做心的主人
· 去世的妈妈、婆婆轮番附体,一个劝我离婚,一个劝我生娃,怎么办?
· 绍云老和尚:修任何法门难得成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