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
答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众香拱之,幽幽其芳。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以日以年,我行四方。
文王梦熊,渭水泱泱。
采而佩之,奕奕清芳。
雪霜茂茂,蕾蕾于冬,
君子之守,子孙之昌。
问:因为我信佛,家里有佛教的氛围,我的孩子从小皈依佛门,我让他学习传统文化。无论是佛法,还是传统文化,都讲究忍让。
但是社会上却有一种现象:很多家长鼓励孩子去争去抢,如果不争不抢就会吃亏。我的孩子还小,才6岁多,在遇到小朋友欺负他的时候,他总是会往后退。
我比较困惑,虽然我们从小教育孩子要让别人,但是时间长了,生怕孩子的性格变得胆怯。如何运用佛法和传统文化的智慧处理好这个问题?
师父答:这是大家,尤其是家长们都很关心的问题。一方面,我们提倡复兴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但另一方面,如此提倡是因为我们的社会缺失传统文化,大环境还很不理想。
你刚才也提到,当教育孩子忍让的时候,内心又担心自己的孩子会吃亏。我想,这是因为我们自身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还不够深刻。
不争不抢就会吃亏吗?
别人争的是利,
我们养的是德。
当前社会讲求竞争,讲求“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这样的时代,整体社会处于“利”的层面。在利上争,是不长久的。在别人争的时候,我们要能退,要能忍,要能让。
别人争的是利,我们养的是德。他得到的是利,我们得到的是德。哪一个长久?当然是德长久啊!利,来得快,去得也快。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
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
处前而民不害。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道德经》
地低成海,人低成王。如果一个小孩子从小能够养成忍让的性格,他其实成就了一种厚重。这种修养慢慢积累起来,小孩子就会打开自己的心胸。不是说我让了之后就会变得胆怯,不会的。
一个人养其德,反过来,德也滋养了他的生命。有德之人会变得厚重,越厚重的人越成其智慧。他看问题,读圣贤书,就会理解。长大以后必能成大器,担当大事业。
单单在利上计较的人,逞一时之利、逞一时之气、逞一时之快,这种人的生命恰恰是脆弱的,这种人非但不成大器,还往往会面临许多挫折和失败。一个人争强好胜,往往读圣贤书也是读不懂的。
利
德
来得快
去得快
富润屋
德润身
有的人说:“师父,我晚上睡不着觉”。我说:“那你就读佛经好了”。为什么?一读佛经,读不懂,读不懂就会睡着的。我们说,一个人有厚重有德行,就会与圣贤神交,一读圣贤书就通就懂。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的孩子已经与圣贤排到一个队伍里,你想想看,这个孩子自会有他的成绩和他的成就的。
ON THE ROAD.
【慧日国际佛学微信平台】
Find Me | 扫码就能找到我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