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无高下,但是这个法更圆妙

2022-10-27 00:00:00 发布: 人气:13
图片




图片


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我们人类历史上很晚才知道银河系里有千亿颗太阳,其实佛陀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在《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中讲到,“此三千大千世界百亿日月”。经典里佛陀所讲的每一句话都无懈可击。









图片



图片


只要是有缘的人,哪怕距离再遥远,从佛法的角度看,都能遍缘法界、同处一处。佛弟子皈依的是三宝,三宝是尽虚空遍法界的,无论是于一微尘还是于广博的宇宙,三宝都能映现。所以“于一尘中尘数刹,深信诸佛皆充满”,再微小的世界也有诸佛广大无边的净土,再宏观的世界也能纳入微小的一尘中,这就是佛法不可思议的地方。


在佛面前,空间、时间都是变量,都不是决定法。也可以说,宇宙的真实义上,空间没有空间,时间没有时间,大没有大,小没有小,我们设立的所有对立概念,在佛法里面全部荡然不存。


所以,阿弥陀佛的光明是浩瀚一片,如金光无有远近。《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里也描述了这个场景,当观世音菩萨向佛陀汇报衪从因到果的修行时,佛陀肯定了观音菩萨的功德力,祂能令我们这个世界“大地山河,俱时不现,唯见十方微尘国土,合成一界”,如一平等的世界。


所以,文殊菩萨一再宣扬,法本来是没有高下的,但“耳根圆通”更圆满、圆妙,更对末法时代众生的机。“耳根圆通”体自湛然,只要“返闻闻自性”,就能“性成无上道”。


然后我们就会“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没修行之前,我们看空间就是空间,时间就是时间,各种概念就是概念,但是修行佛法之后,这些概念都分崩离析了。这时候我们会发现,之前我们的所有认知或许并不真实,犹如身处梦境一般。



《大佛顶首楞严经·观世音菩萨

耳根圆通章》


尘销觉圆净,净极光通达,

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

犹如梦中事,摩登伽在梦,

谁能留汝形,如世巧幻师,

幻作诸男女,虽见诸根动,

要以一机抽,息机归寂然。



佛陀这个时候又跟阿难尊者说,你现在再看摩登伽女是什么?如果这个世界都不是真实的,是因缘和合的,你还会对实有的产生欲望吗?执着就这样破掉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们的贪嗔痴从根本上是因为无明,无所明了,对真理无知,所以看到假象会生起实有的执着。如果相都不是真实的,那实有的执着也就瓦解了,一旦瓦解,就从困惑中解脱出来了。


摩登伽女出家之后,听到这个道理,当下证阿罗汉果,同时还有无量众生远尘离垢,获法眼净,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大佛顶首楞严经·观世音菩萨

耳根圆通章》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身心了然得大开示,观佛菩提及大涅槃,犹如有人因事远游,未得归还,明了其家所归道路。普会大众,天龙八部,有学二乘,及诸一切新发心菩萨,其数凡有十恒河沙,皆得本心,远尘离垢,获法眼净。性比丘尼闻说偈已,成阿罗汉。无量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这部经非常尊贵,从印度传入中国非常不易。隋朝天台智者大师为了一观楞严之意旨,向西方虔心遥拜了十八年,尽其一生,终未睹见此经。时至今日,天台山拜经台仍在。

 

虚云老和尚也特别重视《楞严经》,在云居山建寺庙时,礼请海灯法师做云居山方丈,教导大家学习《楞严经》;圆瑛长老终其一生研究楞严,被尊为“楞严座主”;宣化上人更是要求出家人背会《楞严经》。

 

我们用科技把《楞严经》等经咒刻录进电子机器里,虽然这样也很好,但我们还是要自己念诵。我们念诵的时候可以依经起观,会有所缘境,当大乘经典的所缘境在我们心中现出来的时候,各方的众生都能看得到的。这时候,我们的生命就像经典的发射台一样,这是佛法的超胜之处,任何机器都没办法达到的。所以,念佛要自己念,念佛机提醒一下是可以的,但主要还是靠自己去修。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古文殊寺简介

【清凉福城】这是耳根圆通章最重要的修法部分

观世音菩萨为什么有千手千眼?

文殊菩萨传 | 我为法来,不为食来

你与十方诸佛之间的链接,就是通过他来完成的

甘露醍醐 | 佛性显发一分,魔力就减少一分

心清净了,学什么,一听闻就会刻入心底

这样读经典,就能消罪增福

香板打在身上,你怎么领会?

不论修什么法门,不要忘记本师的恩德



图片

扫码关注我们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取宝利众(下)
· 打开信心的“口袋”,畅享一路涅槃门
· 【茶香慧日寺】为什么说“因缘”重要
· 觉照、清明最重要
· 虚云和尚自述年谱 (28)
· 不要轻慢别人,也不要轻慢自己
· 尊重己灵,发菩提心 |《劝发菩提心文》讲记(圆瑛法师)
· 珍贵的传承
· 取宝利众(上)
· 善心和善行,是佛法的根本
· 【虚云老和尚】只贪清净境界是禅病
· 如何对待身边的关系?
· 仁孝于心,修身齐家平天下
· 《文殊菩萨传》| 阿阇世王的授记
· 我们与真相之间,只隔了一片黄叶
· 竹窗随笔(莲池大师)丨愿力
· 告诉你一个关于“我”的真相
· 以身饲虎、布施头颅
· 怎样令出家的缘分越来越具足?
· 【恭迎药师佛圣诞】琉璃光明遍照 众生消灾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