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佛法的传播是有强大的生命力的,慈悲是有温度的,智慧是有厚重的福德基础的。
所以,我们学佛之后,实际上我们的精神世界在充电,我们的生命会越来越丰厚。人人都有心,为什么却不能明心见性呢?因为心里面空荡荡的。当你的心里有资粮的时候,就能明了、能见了。
对艺术家来说,一张白纸上也是有画的,只不过用笔把心中的画在纸的平面上呈现出来。不能明心,就是因为心空荡荡得像虚空一样。只有当我们的心灵充了电,有了福德资粮之后,才知道心是有质量的,是有内涵的,是光明的、温暖的,积功累德也是往这个心灵里“存钱”。
佛法的传承是有这样强大的力量的,如果没有佛法的传承者,仅从书本上得来,是不能作为佛法的延续的。否则,现在佛法应该更兴盛了,因为印刷术强大了,经书流通得更广了,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只有我们佛教信徒越来越多,僧团越来越庞大,并且圣道僧能出现住持佛法了,佛法才能兴盛。
如果只是印一本经书,放在那里又有什么意义呢?能得到三皈体吗?狂妄的人看了可能会变得更狂妄。有些人知见很高,高得像佛一样、像祖师一样,却连最基础的对三宝的信心都没有,也不会恭敬文化的传承者,不会恭敬出家人,更不愿意皈依三宝。有着这样的我执、我见、我慢的人,实际上离佛很远,离魔却很近,虽然也讲佛言佛语,但这不是佛教徒,更不是佛法。
我们学佛也是出于自我爱好,不是想通过学佛来达成世间的目的。我们对国家有那么高的情怀,对这一方土地、这一方人民有那么深的情感,我们很尽力地延续着老祖先的文化,呵护着这一方文化,为子孙再传这盏明灯。虽然我们要谦卑、低调,但不代表我们可以把佛法降格。
出家人为什么要坐高一点?高一点是为了表示法的尊贵。包括在法堂里听法,不能戴帽子,要低坐,站着的人不能给坐着的人说法等等,这在佛教有着很细致的规矩。
所以才有这样一句话,“宁愿老僧下地狱,不将佛法做人情”,佛法是不能做人情的,佛法是来救苦救难的,我们不能出卖佛法去攀缘,去自贬三宝的形象。寺院建得再好也是为了弘法,生活再艰苦也是为了弘法,所以不是为了建道场而建道场,而是为了让大家通过佛法找到自己,通过佛法去拯救这个世界,钱再多也是有价的,佛法再少也是无价的。
就像文殊菩萨一样,祂这么了不起,实际上早就是佛了,《地藏经》里说,所有你见到的佛全部都是文殊菩萨教化成就的。那么多的徒弟、学生都成佛了,祂老人家还在做老师,这是多么辛苦的一个职业。所以我们来向文殊菩萨学习,老师都这么谦卑,这么低调,我们更加要好好学习。
真理就在那里,诸佛菩萨就在那里。我们和真理、圣贤之间的隔阂就是我执、我慢、习气业力,所谓的修行,就是要把自己的习气去掉。我们没来五台山时,文殊菩萨早就在这儿了;哪怕我们来建寺庙,也是通过这种方式来亲近文殊菩萨。
扫码关注我们